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柏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柏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乾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後者習稱「關黃柏」。剝取樹皮後,除去粗皮,曬乾。

【古代炮製方法】

晉代載有(《肘後》)。南北朝有蜜炙法(《雷公》)。唐代有切(《千金翼》)、去皮炙(《外台》)、蜜炙(《千金》)、醋漬(《食療》)等法。宋代增加了炒(《蘇沈》)、酒炒(《瘡瘍》)、鹽水炒(《扁鵲》)、炒炭(《婦人》)等法。明代又增加了乳汁炒、童便炒(《回春》)。清代還有煅炭(《切用》),姜制、附子汁制(《逢原》)等炮製法。

【現代炮製方法】

  1、黃柏:取原藥材,搶水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2、鹽黃柏:取黃柏絲,用食鹽水拌勻,稍潤,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黃柏每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   3、酒黃柏:取黃柏絲,用黃酒拌勻,稍潤,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黃柏每100千克用黃酒10千克。   4、黃柏炭:取黃柏絲,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飲片性狀】

黃柏為長短不一的絲片狀,寬3~5毫米;外表面黃褐色、黃棕色或淡棕黃色,較平坦,具縱裂紋;內表面黯黃色、黃棕色或黃色,具細密的縱棱紋;切斷面鮮黃色,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體輕,質硬;氣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鹽黃柏表面深黃色,略具鹹味。酒黃柏表面深黃色,微有酒氣。黃柏炭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質輕而脆,味微苦、澀。

【質量標準】

黃柏水分不得過12.0%,總灰分不得過8.0%,醇浸出物不得少於14.0%,含小檗鹼以鹽酸小檗鹼計,不得少於3.0%。黃柏鹼以鹽酸黃柏鹼計,不得少於0.34%。

【炮製目的】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能。   生黃柏性寒苦燥而沉,長於清熱、燥濕、解毒,多用於熱毒瘡瘍,濕疹,痢疾,黃疸。鹽制後可緩和苦燥之性,不傷脾胃,長於滋陰降火,用於腎虛火旺之痿痹、帶下、骨間疼痛等症。酒制後可緩和寒性,增強清濕熱利關節作用,並能借酒升騰之力,引藥上行,清上焦之熱,用於熱壅上焦諸證及足痿等。黃柏炭善於止血,多用於便血、尿血、崩漏。

【應用選擇】

  1、生用   (1)熱毒瘡瘍:常與黃連、黃芩等同用,能清熱解毒,治熱毒瘡瘍,紅熱腫痛,如黃連解毒湯(《外台》)。   (2)濕疹;常與荊芥、苦參等同用,能祛風燥濕止癢,可治濕濁浸淫肌膚而致的濕疹瘙癢,流滋水等。   (3)黃疸:常與甘草、梔子等同用,能清熱利濕退黃,可治濕熱內蘊之身黃、目黃、尿黃等症,如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4)痢疾:常與白頭翁、秦皮、黃連等同用,能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作用,可治濕熱蘊結大腸,傷及血絡而致的腹痛,便膿血,里急後重,肛門灼熱等,如白頭翁湯(《傷寒》)。   2、制用   (1)鹽製品   ①腎虛火旺:常與知母、熟地等同用,能滋陰降火,可治腎陰不足,虛火偏旺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證。若與知母(鹽炒)、熟地(酒蒸)、龜甲(醋炙)、豬脊髓同用,能滋補真陰,平降虛火,可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咯血,吐血,耳鳴遺精,足膝疼熱等,如大補陰丸(《中國藥典》)。   ②帶下:常與白果、車前子等同用,能清熱利濕止帶,可治濕熱帶下,黃稠而臭者。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2)酒製品   ①目赤、咽痛:常與連翹、菊花、薄荷、川芎、白芷等同用,並借酒升騰之力,引藥上行,清上焦之熱,用於熱壅上焦,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如上清丸(《北京中成藥選編》)。   ②足痿:常與蒼朮(米湯浸焙)、牛膝同用,能清下焦濕熱,可治濕熱下注而致的下肢沉重,甚則麻木者,如三妙丸(《醫學正傳》)。   (3)炭藥   ①便血:常與槐角、地榆、防風等同用,能清腸止血,可治濕熱蘊結大腸,傷及血絡之便血及痔瘡出血等。   ②尿血:常與白茅根、大薊、小薊、生地等同用,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可治膀胱濕熱傷及血絡之尿血,色鮮紅者。   ③崩漏:常與黃芩、椿根皮、龜甲等同用,能滋陰清熱,止血固經,可治肝鬱化火,火迫沖任,迫血妄行而致的崩漏,血色深紅,心胸煩熱,腹痛尿赤等。

【現代研究】

川黃柏和關黃柏均主含小檗鹼,並含少量木蘭花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已知小檗鹼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於急性細菌性痢疾、腸炎等有較好的療效,是黃柏的有效成分之一。現代對黃柏的炮製研究,主要是以小檗鹼為指標進行的,也有以抑菌、抗炎、解熱、胃分泌功能等為指標的。   探討了不同軟化與切制方法對黃柏中小檗鹼含量的影響。從蒸與水浸泡兩種軟化黃柏藥材的方法來看,蒸法優於水浸泡法:蒸法平均含量為1.139%,水浸泡為0.991%,而蒸法中小檗鹼含量順序為真空加溫潤藥>常壓蒸>高壓蒸,故黃柏切絲片前的軟化方法以真空加溫潤藥法最好。在水浸泡軟化方法中小檗鹼的流失量與溫度和時間成正比,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小檗鹼流失越多,尤以溫度的影響最明顯。對黃柏不同寬度的絲片;細絲、寬絲,以及不同的切制方法一一橫切、直切、斜切所形成的橫切絲片、直切絲片、斜切絲片中的煎出物及煎出物中小檗鹼含量進行了測定,最後認為黃柏飲片規格以橫切片(4厘米×0.313厘米)為好,並建議推廣使用。   研究表明,黃柏經水浸切絲後其中小檗鹼損失一半;此黃柏絲再經清炒、酒炒、鹽炒後,小檗鹼變化不大;而經炒炭後小檗鹼損失殆盡。黃柏、黃柏絲、鹽炙黃柏絲、酒炙黃柏絲的薄層層析行為基本相同,且均有小檗鹼和木蘭鹼的斑點,而黃柏絲炒炭後斑點減少。黃柏在浸潤切絲過程中,小檗鹼損失了24%;鹽黃柏和酒黃柏比黃柏絲又分別下降了6%和9%;黃柏炭則下降了80%。河南產黃柏以硫酸小檗鹼計,其含量為1.65%,而鹽黃柏為1.58%,酒黃柏為1.46%。黃柏炭為0.31%,與生黃柏比較,鹽黃柏降低4%,酒黃柏降低13%,黃柏炭降低84%。周華蓉等又報道,川黃柏經炮製後其小檗鹼的含量亦明顯降低,以生黃柏為100%,則鹽黃柏降低11.79%,酒黃柏降低16.98%,炭黃柏降低94.01%。   黃柏炭中小檗鹼損失殆盡,而鹽黃柏和酒黃柏中小檗鹼含量,與生黃柏相比變化不大。上述各研究報道雖有差異,但總地看來,黃柏經不同方法炮製後,小檗鹼的含量與炮製溫度高低和受熱時間長短有關,黃柏炭因經高溫處理,故小檗鹼損失嚴重。但也有報道認為,鹽炙黃柏和酒炙黃柏中小檗鹼的含量較黃柏生品增加,其原因有待分析。   對黃柏及其不同炮製品的水煎劑進行了抑菌、抗炎、解熱、胃分泌功能等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炮製條件的製品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炒制溫度越高,抑菌和抗炎作用越弱。黃柏炮製後總生物鹼含量明顯下降,有毒的成分亞硝酸鹽的含量亦降低,對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也減弱。   經研究生黃柏、酒黃柏、鹽黃柏、蜜黃柏對小鼠及大鼠胃腸功能的影響,發現生品組與空白組相比,小鼠體重增加緩慢,胃殘留率升高,胃腸推進率下降,對大鼠的胃液分泌有較大影響,表現為胃液分泌量減少,胃液pH值降低,總酸度、總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活性顯著下降,與黃柏的「苦寒傷脾胃」理論相吻合,而各炮製組均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緩和。採用體外氧自由基生成系統和羥自由基誘導的小鼠肝勻漿脂質過氧化反應方法,評價炮製對黃柏抗氧化作用的影響,結果表明,酒炙品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較好。黃柏炮製品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大小順序為酒炙品>生品>清炒品、鹽炙品>炒炭品。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臟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為指標,評價黃柏生品和鹽製品抗痛風作用。黃柏生品和鹽製品低劑量和高劑量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抑制小鼠肝臟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抗痛風作用:二者高劑量組對正常動物血清尿酸水平僅有事實上降低的趨勢,但無顯著性差異。   黃柏飲片的乾燥方法對其外觀和內在質量均有明顯影響。老藥工認為,黃柏飲片曬後顏色改變,呈黃棕色,以陰乾法為宜,而藥廠多用烘乾法。為此,對用這3種方法乾燥的黃柏,作外觀顏色和小檗鹼含量的比較,結果認為,黃柏以陰乾法或烘乾法為好,飲片呈鮮黃色,小檗鹼的含量損失較少。以黃柏所含小檗鹼及水浸出物為指標,探討烘製黃柏的條件,認為鹽黃柏、酒黃柏在烘箱中,以調至160℃,電動攪拌翻動80~90次/分,持續10min,對其質量無明顯影響,並可避免焦化、炭化等現象,故可考慮以烘法替代炒法;但烘製黃柏炭中小檗鹼的含量僅為炒制黃柏炭的二分之一,因此,黃柏炭是否可以烘法替代炒法,尚需進一步研究。   微波法炮製鹽黃柏,最佳的工藝條件為微波火力60%,加熱時間8分鐘,含鹽量2%,用微波法炮製鹽黃柏中鹽酸小檗鹼含量高於炒鹽黃柏,微波鹽炙黃柏色澤均勻,無焦斑,乾燥速度快,質量穩定,操作方便,無污染,火力和時間可控制。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微炒、炒焦等。   2、文獻摘錄「去外褐粗糙方裂,先漬蜜水,日曝干,次塗蜜糖,火邊炙燥」(《蒙筌》)。   「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世醫》)。「去粗皮,切片……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蜜浸,各一晝夜,曬乾,炒褐色」(《瑤函》)。「用蜜湯炒,取其戀膈而不驟下,治五心煩熱,目痛口瘡諸症」(《辨義》)。「黃柏性寒而沉,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綱目》)。「炒黑能止崩帶。炙末乳調能治凍瘡」(《輯要》)。

【總結】

黃柏的炮製意圖,明代《本草綱目》中說:「黃柏性寒而沉,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清代《本草輯要》中說:「炒黑能止崩帶。」《藥品辨義》中說:「用鹹水炒,使咸以入腎,主降陰火,以救腎水。」現代多以切絲生用,或鹽炙、酒炙、炒炭用。《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有生黃柏、鹽黃柏和黃柏炭。   黃柏最主要的藥理作用是抗病原微生物,對多種球菌和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一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鈎端螺旋體和陰道滴蟲亦能殺滅。值得強調的是黃柏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也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黃柏的廣譜抗菌作用,為黃柏在臨床上用於治療泄痢、瘡癰、骨蒸等病證提供了科學依據。   另外,黃柏對動物有明顯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上述藥理作用的主要成分為小檗鹼,因此,炮製研究以黃柏中小檗鹼的含量作為指標成分之一是正確的。   小檗鹼多以氫氧化季銨鹼的形式存在於黃柏中,游離小檗鹼能溶於冷水(1:20),故黃柏水浸切絲後小檗鹼損失較多。可採用水噴淋或搶水洗,悶潤切制,或產地趁鮮切制,以減少小檗鹼的損失。   黃柏炒炭後其小檗鹼損失殆盡,抗菌消炎作用隨之相應減弱,所以,中醫用黃柏治療崩漏以止血,而不用於治療痢疾是有道理的。但黃柏炭止血、止崩帶的治療機制是什麼,有效物質是什麼,值得研究。另外,鹽黃柏的退熱、滋陰炮製原理還不確切,亦值得研究。 [1]  

【炮製方法】

1.黃柏《肘後備急方》:「細銼。」《醫學綱目》:「去粗皮,洗,切。」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2.鹽黃柏《扁鵲心書》:「鹽水炒。」現行,取淨黃柏絲,加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黃柏絲每100kg,用食鹽2kg。 3.酒黃柏《校注婦人良方》:「酒炒黑。」《世醫得效方》:「去粗皮,灑浸一日夜,炙焦。」《丹溪心法》:「酒炒。」《普濟方》:「細銼,酒拌,陰乾。」現行,取黃柏絲,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黃柏絲每100kg,用黃酒10kg。 4.黃柏炭《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燒炭存性。」現行,取黃柏絲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 [2]

【炮製方法】

取黃柏絲,噴淋適量鹽水,拌勻,燜潤1~2小時,至鹽水被吸盡,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顏色變深,取出,晾涼。黃柏每100kg用食鹽2kg。

【制的性狀】

本品形如黃柏絲,表面深黃色,偶有焦斑。味極苦,微咸。

【炮製目的】

因黃柏氣主下行入腎,鹽咸寒亦主下行而入腎,故鹽制後可緩和苦燥之性,不傷脾胃,長於滋陰降火,用於腎虛火旺之痿痹、帶下、骨間疼痛等症。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