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河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河源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黃河源是指龍羊峽水庫以上,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流域範圍。涉及青海四川甘肅3省的6個州、18個縣,總面積約13.2萬平方公里。黃河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曲,三為卡日曲。黃河源頭的面積雖然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響卻不容小覷,牽動着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發展。

基本內容

中文名:黃河源

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

黃河簡介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成「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沿河流域的人類文明帶來很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中國人一般稱其為「母親河」。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

地理位置

黃河源位於青海的腹地。

星宿海,歷史上曾被用來表示整個黃河源頭地區,實際上可以說是黃河出山東行後第一個加油站。這個「海」是一個盆形濕地,東西長約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離較短,僅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之間

黃河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曲,三為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乾涸,而卡日曲最長,是以五個泉眼開始的,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乾涸,卡日曲最長支流那扎朧查河是黃河的正源。約古宗列曲,僅有一個泉眼,是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的橢圓形盆地,內有100多個小水泊。這是黃河的源頭地區。

斷流記錄

據黃河1919年以來水文觀測資料統計,黃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除1938年在花園口扒口改道和1960年6月由於花園口樞紐大壩截流及1960年12月由於三門峽樞紐

黃河自然斷流始於1972年,斷流主要發生在黃河下游的山東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干斷流,平均4年3斷流。尤其是80年代中期後(1987年後),幾乎連年出現斷流,其斷流時間不斷提前,斷流範圍不斷擴大,斷流頻次、歷時不斷增加。

1995年,地處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斷流歷時長達122天,斷流河長上延至河南開封市以下的陳橋村附近,長度達683km,占黃河下游(花園口以下)河道長度的80%以上。1996年,地處濟南市郊的濼口水文站於2月14日就開始斷流,比歷史上斷流最早的1995年又提前了85天;利津水文站該年先後斷流7次,歷時達132天,比歷史上斷流歷時最長的1995年又增加了10天。1996年是有史以來黃河斷流時間最早、歷時最長的年份。

星宿海巨變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發布廳,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北京大學MBA校友會舉行了一場發布會,發布的內容是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是分別拍攝於2009和2010年的長江和黃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圖片的拍攝者是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曲向東和他「2度計劃」考察隊的隊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長王海榮先生。他們帶着七十年代著名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兩地的照片,分別於2009年2010年兩上高原,進入三江源地區考察,尋找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地點。終於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達長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攝目的。

從圖片來看,三十多年滄桑變化,黃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經名不符實,過去星羅棋布的美麗的湖泊風景,已經變成乾涸的湖底、荒蕪的戈壁;而在長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則明顯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縮融化。

嚴重危害

黃河下游的頻繁斷流已直接影響到依靠黃河供水的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特別是勝利油田用水,並使水環境容量減小,加重了黃河水污染和水環境的惡

這對黃河流域當前乃至下一世紀的經濟發展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斷流加劇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決口的威脅交加,將動搖社會穩定,其後患無窮。

一、給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黃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農業經濟損失累計約268億元,年均損失逾11億元。90年代,由於斷流日趨嚴重,年均損失已達36億元。農田受旱面積累計470萬公頃,減產糧食986億公斤。勝利油田因減少注水,減產原油數十萬噸。黃河水每年給山東帶來的經濟效益達100億元,由於斷流而影響了山東經濟發展,1997年那次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斷流,給山東省造成上百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濱州地區,僅1992~1998年的7年間,由斷流和污染造成工農業損失15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億元,全區還投入抗旱資金35億元。黃河斷流使三角洲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將直接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黃河斷流,也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東東營、濱州、德州等城市經常由於供水不足,採取限時限量供水。

二、對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對沿河特別是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岸侵蝕後退。由於入海泥沙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海岸線變為以淨蝕退為主,造成海岸後退。

2.地下水環境惡化。由於地表淡水補給減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鹹水入侵,水質惡化。在黃河入海口,由於黃河入海水量大減,引起海水倒灌。山東省東營市的領導同志說,黃河是東營180萬人的生命河,黃河一旦斷流,這裡將是一片毫無生機的鹽鹼灘。

3.地表水環境容量減少,污染加重。由於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地表水減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濃度不但超過了漁業用水水質標準,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段已達到或超過魚類致死濃度,許多河段魚類基本絕跡。

4.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使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黃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極易演替。植被以草地為主,現有各類草地218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185萬平方公里,由於斷流,不僅土壤鹽鹼化,使草地向鹽生植被退化,而且還影響人工草地生長。

5.河口地區及近海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種群和遺傳多樣性喪失。斷流使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嚴重威脅濕地保護區數千種水生生物、上百種野生植物、180多種鳥類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種群數量減少,結構趨向簡單。斷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種魚類不能洄游等。

三、斷流導致主河槽淤積、萎縮。

黃河斷流,改變了河道沖刷模式泥沙淤積使河道萎縮,河床抬高,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決口和改道的風險,威脅着下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黃河下游主河槽呈現出「淺碟子狀」,平灘流量由過去每秒6000立方米降為不足3000立方米,汛期一旦來大水,洪水就會輕而易舉地越出河槽,在橫比降遠大於縱比降的「二級懸河」形勢下,洪水甚至是中小洪水在灘區極易形成「橫河」、「斜河」、「滾河」,使黃河下游兩岸大堤防不勝防。

四、斷流加劇水荒和下游決口風險

更為嚴重的是斷流加劇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決口的威脅交加,一旦遇上天災民生將難以為繼,所導致的後果讓人難以想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