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黃溥(1896年-1982年),被稱為是二十世紀中的一位愛國基督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在那個飽受戰爭、政局不穩的年代,黃溥以基督的仁愛、犧牲和奉獻的精神,抱定「教育救國」的思想,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六十五年。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1]》的書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傳》第11章第26節、第26章第28節與《彼得前書》第4章第16節: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里,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2]」。

人物簡介

1896年黃溥出生於湖南寧鄉。1901年起讀私塾5年。1906年,進入長沙教會創辦的遵道小學讀書。

1908年,湘潭益智中學學習。1914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於1917年畢業於本科第一班,被湖南省商業專門學校聘為英語教員。

1918年夏,辭去英語教員職務,自費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主攻教育學。1920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21年回國,下半年任職醴陵遵道中學校長7年之久。期間,他改宗教課為選修課,強調以基督人格化精神感染學生。1922年,與長沙福湘女子高中畢業的舒仲楷訂婚,由於家父中風臥床要花錢,及他現在醴陵中學當校長,準備積攢些錢再出國讀博士。最後他們商定先訂婚,留學回來再結婚。

1926年底非基督教運動達到高潮,全國所有的教會學校都先後停辦,醴陵中學也不例外。黃溥乘此辭去校長職務,決定出國讀博士學位。1926年,舒仲楷舉家搬到上海。

1927年6月,黃溥與舒仲楷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一切開支由其岳父承擔。

1927年7月,黃溥再赴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1929年夏,黃溥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擔任雅禮中學校長3年,為雅禮中學首任華人校長,從此確立了中國人在雅禮中學的領導地位。規定不選宗教課的初中生必修《公民課》,不選宗教課的高中生必修《人生哲學》。在雅禮學生青年會下設「雅禮貧民學校」,吸收雅禮中學駐地附近貧苦家庭子弟入學,由高中生以仁愛、犧牲和奉獻的基督精神管理和任教。先後三次參觀考察過美、英、法、德、意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國的中等教育。

1932年底被聘為華中大學終身教授,教育學院院長,任華中大學董事會董事和學校評議會主要成員。在華中大學校長出國講學或生病期間,曾三次代理校長職務,大膽而又穩妥地處置了各種棘手的行政事務,成為韋卓民校長的左膀右臂,華中大學的二號人物。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積極協助韋卓民校長保護學生,全校師生無一人遭到迫害。

1938年2月,黃溥親手將一封來自南京金陵大學歷史系教授貝德士(Mr.MinerSearreBates)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極其重要的信函交給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王世傑,最先向世人揭露了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惡。

1939年,黃溥邀同胡毅博士趕赴重慶陳述華大教育學院招生的必要性,不幸途中遭遇車禍,倖免於難,只得返回喜洲住地療傷。

1951年7月任華中大學副校長和華中大學改制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1日與中華大學、中原大學教育學院合併組成華中高等師範學校(即今天的華中師範大學)任教育系主任。

1956年9日21日 年屆六十「從不與聞政治」的黃溥,經華中師範學院院長、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楊東蓴介紹,加入民主促進會。次年2月9日當選為武漢市第一屆民主促進會委員、常委、副主任委員。

1958年3月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10月宣布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3月調外語系輔導青年教師英語,又獲得聽報告的學習機會。

1979年,黃溥獲得了重生。他的所謂"罪行"得以澄清,他被錯劃右派得到改正,被復職復薪,補發了工資,恢復了名譽。

1982年1月23日,黃溥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