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燮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燮清,(1805~1864)晚清詩人、劇作家。原名憲清,字韻甫,號韻珊,又號吟香詩舫主人。
個人經歷
黃燮清年輕時就以樂府詩文聞名。但仕途坎坷,前後六次赴鄉試未舉。
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才中舉,後屢應會試不第,後在江西、安徽充任幕賓。
咸豐二年(1852)進京先當實錄館謄錄,後被任命為湖北知縣。
時正值太平軍起義,戰火正熾,黃燮清未赴任而告病還鄉。
從此怡情山水,修葺縣城南門別墅拙宜園,改晴雲閣為倚晴樓,後又購得硯園廢址,栽花種竹,自號「兩園主人」,每日與友觴詠其間,以詩詞自娛。
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克海鹽,倚晴樓毀於戰火,遂攜家外避,充浙江巡撫王有齡幕賓。不久杭州又告急,經上海到漢口,依湖北巡撫嚴樹森。
同治元年(1862)被委任湖北鄉試考官,後又代理宜都知縣,次年任松滋知縣,並委為鄉試考官,同治三年(1864)在武漢病逝。
代表劇作
黃燮清的《倚晴樓七種曲》包括七種傳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鴛鴦鏡》、《居官鑒》。另外還有《玉台秋》、《絳綃記》兩種傳奇。
《帝女花》寫清軍攻占北京後,崇禎帝之女坤輿公主欲在尼庵中削髮出家,原與公主有婚約的周世顯多方尋訪得知公主下落,清廷仍用公主出嫁的禮儀為他們完婚。此劇演唱頗廣,還流傳到了日本。
《桃溪雪》寫清初耿精忠降而復反,派總兵徐尚朝向永康、金華進軍,永康地方官獻出了守節在家、能詩善畫的吳絳雪以作為交換請徐尚朝退出縣境,吳絳雪旋即跳崖自盡。
黃燮清在的傳奇的題材上不拘泥於元雜劇和明傳奇的故事中,寫了不少明末清初的歷史事件和民間故事。唱詞典雅生動,風格近於詩詞。他在結構和矛盾衝突的鋪墊上很下工夫。還很注意音律,曾先後請查仲浩、余炘等為他正譜,使得作品適於舞台演唱。
文學成就
黃燮清才思富贍,詩、詞、曲均所擅長,尤工詞。他的詩,早年學漢魏,多摹擬之作。
中年以後,由於政治上的失意,寫了不少抒發個人抑鬱不滿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特別是鴉片戰爭[1] 時期的《吳江嫗》、《十一月朔日大雪》諸詩,深切地表示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苦難的關注。這些詩在藝術上質樸暢達,情見乎辭。這一時期是他詩作最有成就的時期。
此外,他還有不少弔古詠史的作品,借古諷今,深沉豪放,如《廣陵吊史閣部》、《黃天盪懷古》等,頗為人所傳誦。一些小詩,如《長水竹枝辭》等,也頗清新流麗,自具特色。
他的詞,除〔水龍吟〕《題沈曉滄年丈炳垣月夜渡海卷》等少數憂時感遇的篇什外,大多題材狹窄,選詞造名,亦多雕琢痕跡。晚年寫作的〔滿江紅〕《題施庭午茂才杞憂草》一類內容較為充實的詞,對「徵調可憐財賦盡,流離但覺乾坤仄」的社會現實,作了生動如實的反映,客觀上暴露了封建統治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但對太平軍則持敵視態度。他所撰制的傳奇,文詞□麗,時人比之尤侗。
詩作品
秋日田家雜詠
清代:黃燮清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雲黃。
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
刈獲須及時,慮為雨雪傷。
農家終歲勞,至此願稍償。
勤苦守恆業,始有數月糧。
嗟彼豪華子,素餐厭膏粱。
安坐廢手足,嗜欲毒其腸。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琅。
園居知風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
長水竹枝詞
清代:黃燮清
蠶種須教覓四眠,買桑須買枝頭鮮。
蠶眠桑老紅閨靜,燈火三更作繭圓。
黃天盪懷古
清代:黃燮清
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金人十萬師。
驄馬宣威臨陣日,羯胡喪膽渡江時。
風鳴環佩軍中鼓,谷暗雲霞戰士旗。
從古庸臣好和議,寒潮嗚咽使人悲。
題楊龍友畫扇 其一
清代:黃燮清
一冊煙雲墨未殘,板橋流水碧雲寒。南都王氣銷磨盡,留得青山畫裡看。
題楊龍友畫扇 其二
清代:黃燮清
二月春風散麴塵,波光如鏡草如茵。桃花扇子都零落,忍憶秦淮舊日春。
浪淘沙 界河驛題壁
清代:黃燮清
鞭影指斜曛。冷驛荒村。天涯悶煞杜司勛。芳草落花無一點,何處傷春。
料得倚樓人。瘦損眉痕。綠楊時節易銷魂。愁見玲瓏簾外月,不許黃昏。
蝶戀花 其一
清代:黃燮清
自送行人無意味。獨上高樓,何處愁堪寄。聞道長安西北是。
欄干不向東南倚。
別恨似煙春似水。一陣輕寒,一陣遊絲起。小院落花飛燕子。
夕陽閒在蘼蕪地
江梅引 用白石翁格
清代:黃燮清
簾鈎風響玉瓏玲。亂愁生。不堪聽。剩有梅花,疏影伴窗欞。
無語卸妝無語坐,太忪惺,燈昏也、睡未曾。
檀奴歸信欠分明。畫樓深,霜氣凝。雁兒解事,定飛去、代訴離情。
獨自繡衾,寒擁度殘更。懊惱月斜鍾易動,一聲聲,才成夢,又打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