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瓜霜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瓜霜霉病

黃瓜霜霉病
原圖鏈接

黃瓜霜霉病又名露菌病,俗稱跑馬乾、黑毛、瘟病等,是由古巴假霜黴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特別是黃瓜進入收瓜期發病較重。黃瓜霜霉病是日光溫室黃瓜生產上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發病後能在一兩周內使黃瓜大部分葉片枯死,黃瓜田一片枯黃。

黃瓜霜霉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中國上海地區黃瓜霜霉病的發病盛期保護地栽培春季在3-6月露地栽培在4-6月,秋季露地栽培在8月下旬到10月、保護地栽培在9-11月。

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浸種催芽,培育壯苗;選用健壯無病幼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瓜霜霉病

別 名:露菌病、跑馬乾、黑毛、瘟病

為害植物:黃瓜

為害部位:葉片、莖和花序

病 原:古巴假霜黴菌

黃瓜霜霉病症狀

主要症狀 霜霉病病菌可以在越冬繁殖,主要危害葉片,也會對植株的莖蔓、卷鬚和花梗造成一定的危害,發病後的主要症狀是葉片上有多角形病斑。發病時,幼苗葉背會先產生黑色灰霉層,然後很快變黃乾枯,成株發病葉片葉脈上會出現一些較小的浸潤狀多角形病斑,顏色會由綠變黃在變成褐色焦枯壯,隨着病斑的蔓延,葉背會產生灰黑色霉層,病斑上會逐漸生出灰白色的較短絨毛狀物,嚴重時會形成灰色霉層。病到後期時,會形成紫較大褐色多角斑,造成葉片過早乾枯,但葉片一般不脫落。而且黃瓜霜霉病會反覆傳染植株,在晝夜溫差大、連續降雨和濕度過大的*壤環境中最容易發生。[1]

分布為害

黃瓜霜霉是保護地黃瓜栽培中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的病害。病情來勢猛,發病重,傳播快,如不及時防治,將給黃瓜生產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塊黃瓜減產20%-30%,嚴重流行時損失達50%-60%,甚至絕收。

多圖

病原

黃瓜霜霉病病原為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古巴假霜黴菌,該病菌的孢子囊靠氣流和雨水傳播。在溫室中,人們的生產活動是霜霉病的主要傳染源。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24℃,低於10℃或高於28℃,較難發病,低於5℃或高於30℃,基本不發病。適宜的發病濕度為85%以上,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最易受侵染髮病。濕度低於70%,病菌孢子難以發芽侵染,低於60%,病菌孢子不能產生。 [2]


發病規律

病菌是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叫卵菌,屬低等的。卵菌對水要求高,抱子(一種傳播體)依靠氣流傳播,但萌發侵染卻需要結露條件,一般只要3小時。所以大棚內的濕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病害流行速度非常之快,幾乎可以說是病菌中快的。黃瓜霜霉病俗稱「跑馬乾」,就是跑馬轉一圈。好端端的瓜秧就乾枯了。這給防治帶來困難,稍一耽擱,就成了「馬後炮」.第三點是可以使用的藥劑與其它有明顯的差別。一些劑對多種有效卻對卵菌沒有作川,如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噬菌靈、丙環哇等,另一些藥劑對卵菌有效但防治其它病菌的效果很差,如霜脲氰、烯酸嗎琳、甲霜靈、惡霜靈(殺毒礬)等。一點是病菌周年都要在活的黃瓜上生存,過去只有少數溫室黃瓜,菌量有限,而目前在溫室、大棚等設施農業發達的地區,幾乎周年有菌源,這使霜霉病發生期提早,藥劑防治次數也需增加。[3]

防治措施

1、抗病品種:黃瓜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差異大,要選較抗病的品種。

2、無病幼苗:黃瓜育苗地與生產地隔離,定植時嚴格淘汰病苗。

6、園地選擇:黃瓜露地栽培時,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

4、生態防治: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態環境,實行地膜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空氣濕度,並提高地溫。進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澆水,嚴禁陰雨天澆水,防止濕度過大,葉片結露。澆水後及時排除濕氣,防止夜間葉面結露。加強溫度管理,上午將棚室溫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氣相對濕度60~70%,每天不要過早地放風。

5、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生長期不要過多地追施氮肥,霜貝爾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70~100毫升加大蒜油15毫升加沃豐素25毫升加有機硅兌水30斤連噴2~3次,控制後改為預防。植株發病常與其體內「碳氮比」失調有關,碳元素含量相對較低時易發病。根據這一原理,通過葉面噴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黃瓜的抗病力。

6、高溫悶棚:一般在中午密閉大棚兩小時,使植株上部溫度達到44~46℃,不要超過48℃,可殺死棚內的霜黴菌,每隔7天進行1次,2~3次後,可基本控制病情的發展。 [4]


相關視頻

大棚黃瓜霜霉病的診斷以及用藥方法


黃瓜葉子有斑點,原來是得了霜霉病農民學學這些防治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