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竹 黃竹地下莖合軸型。竿單叢,直立或罕可攀援,節間圓筒形,惟在近分枝一側的最下部可略扁平,竿每節分多枝,主枝較顯著;葉片的小橫脈多不明顯。小穗(位於假小穗上端)含1至多朵小花,小穗軸有關節,易於逐節斷落;鱗被和柱頭兩者的數目有變化;雄蕊6(?竹屬Bambusa的某些種可為2枚),花絲互相分離;子房的上部生短毛,下部呈 柄狀而無毛。[1]

形態特徵

黃竹竿高8-15米,直徑7-10厘米,梢端略彎曲,幼時被白粉;籜鞘早落性,厚紙質至革質,背面有白粉及易落的黑褐色小刺毛;末級小枝具3-6葉;葉鞘具縱肋;黃竹葉耳鐮形,其上具紫色縫毛數條;葉舌不明顯,高僅1毫米,腹面具毛,先端波狀淺裂;葉片披針形,質薄,長12.5-25厘米,寬1.2-2厘米,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先端漸窄,最後扭轉並具粗糙的長尖頭,兩面均具柔毛,葉緣具向下的小鋸齒而粗糙,次脈4-7對,再次脈7-9條。黃竹花枝有大型呈圓錐花序狀的分枝,節間長2.5-5厘米,無毛,或上部常具白粉,節上密集叢生多枚假小穗,形成球形的簇團,其直徑為2.-5厘米;小穗微扁,近於無毛而有光澤,初為黃綠色,乾燥後為枯草色,質地較軟,,花絲細而長;花葯黃色至紫色,長4毫米,先端具短的小尖頭;子房卵形,較細長,上部生毛而下:部無毛;花柱長5-6毫米,全體被微毛,柱頭1,紫色,羽毛狀。[2]


生長環境

黃竹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與河谷地區,山林,山坡,路邊等。[3]

歷史

黃竹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極言魁偉雄奇。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至杜陵,負其倚天拔地之才,更欲駕《風》、《騷》而上之,則有所不能。」 並列 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極言魁梧奇偉。徐向陽《廬山二題·三峽橋。穆天子傳》卷五載:周穆王往苹澤打獵,「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首句為「我徂黃竹」,因以「黃竹」名篇。後遂以「黃竹」指帝王的詩作,多用指詠雪之作。南朝 宋 謝惠連《雪賦》:「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亦借指哀婉的詩歌。唐 李商隱《瑤池》詩:「瑤池 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4]

栽培技術

黃竹栽植方法:首先在栽植前,將竹種頭的筍殼除掉,用泥漿蘸根;其次,穴底先填粗細均勻的表土,然後將竹苗斜放入穴中,竹稈與地面呈5~10°的傾斜角度,側芽朝向兩側,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承接雨水,或用泥漿灌入切口中,防止竹稈乾枯。竹蔸部覆土時要讓細土與之緊密結合,適當提苗後,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實,然後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型,以免穴內積水,弧行高度僅高出竹稈基3~5厘米,覆土厚度10~12厘米。栽植完後每穴澆適量定根水和在穴面覆蓋適量的稻草,以便保溫保濕,若晴天栽植則必須在竹蔸部打泥漿。栽植後前3年應加強撫育管理,適時澆水、鬆土、除草、施肥;每隔3~5進行一次打篼,挖出老篼培土,以利新竹萌發。[5]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