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紹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紹箕(1854-1908),清末大臣,學者,教育家。字仲弢,號漫庵。浙江瑞安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官侍講,愛才好士,曾為康有為延譽。"戊戌政變"失敗後,聞訊冒險告康有為,使康免於難,遂為榮祿所惡,辭官歸里。不久,起用為湖北提學使,卒於官。紹箕博學能文,精於金石書畫之學。

生平簡介

父體芳,同治二年會元,兵部侍郎極左副都御史,為"翰林四諫"之一,清流領袖(《清史稿》有傳)。紹箕於清光緒五年(1879)中順天府舉人,六年登進土第。任翰林庶吉士,散館列一等第一,授編修,旋升侍講。歷任四川鄉試考官、武英殿纂修,為清流健將。
1888年與維新派首領康有為交往甚密,助其上書,極言時危,請及時變法。因遭到頑固守日者的非議而有些畏縮。
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遂又與侍讀學士生戰甚力的文廷式等人上書抗議。嚴厲指出: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國。11月,參與上海強學會的發起籌備工作,並與梁鼎芬等草擬章程。
1898年授翰林院侍讀學士,以湖廣總督張之洞所著《勸學篇》進呈,奉命飭下各省督撫學政,廣為刊行,實行勸導。
戍戌政變後,升左春坊庶吉士,派任京師大學堂總辦。
對史志目錄深有研究,按班固《漢書·藝文志》原本,輯劉向、劉歆《別錄》、《七略》佚文,復綜歷代史志,旁采諸家書錄,收集鄭樵、章學誠二人之遺,以20年之力編成《漢書藝文志輯略》。
自幼仰承父訓,於書無所不覽,其藏書處「蓼綏閣」有書1100餘部,珍本亦有100餘種。逝後藏書捐贈溫州圖書館,有9295冊。孫延釗在《二十年來之籀園圖書館》一文中,曾記有捐書之事。
著有《廣藝舟雙楫評論》、《中國教育史》、《鮮庵遺集》等。

成就及影響

學者

黃紹箕一生從政,而終生好學。擅長目錄學、方志學,所撰《鄉土志例目》,於光緒三十一年由清廷頒行全國。對史志目錄深有研究,按班固《漢書·藝文志》原本,輯劉向、劉歆《別錄》、《七略》佚文,復綜歷代史志,旁采諸家書錄,收集鄭樵、章學誠二人之遺,以20年之力編成《漢書藝文志輯略》。

藏書家
父黃體芳(1832~1899),字漱蘭,號憨山,喜藏書,多詩文。自幼仰承父訓,於書無所不覽,嗜蓄舊槧,精於鑑別,與繆荃孫、王懿榮、盛昱等藏書家往來甚密。其藏書處"蓼綏閣"有書1100餘部,珍本亦有100餘種。逝世後,所藏書均捐贈給溫州圖書館,有9295冊。1920年,楊嘉編有《蓼綏閣鵂本書目》,著錄103種;瑞安陳准編有《瑞安黃氏蓼綏閣藏書目》,刊於《圖書館學季刊》第四卷,著錄圖書1 000餘種。藏書印有"蓼綏閣藏"、"瑞安仲弢"等。所藏書在民國初部分被毀於戰火。對孫詒讓《墨子間詁》、吳大*《說文古籍補》等書補說數十餘處。著有《漢書藝文志輯略》、《楚辭補註》及詩文若干卷(均未成書)。家有"*綏閣"藏書樓,頗多秘本,後大多捐贈籀園圖書館,今歸溫州圖書館。墓在潘岱蓋竹。

書法家
黃紹箕多才多藝,學術上兼綜漢宋,精於考據、詞章、金石文字、書畫、目錄校讎之學。善書法,篆、行、楷書皆為世人所重,溫州博物館藏有其多幅書法作品,有扇面,有聯語。黃紹箕為徐定超母壽所書的書法,為世人備所推崇。亦善書法理論。光緒二十一年,侍父歸家途中,得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邊讀邊記,在天頭留下了六十餘條評論,發表了許多有關書法理論的精闢見解,是對康書的重要補充,也是研究我國書法源流和書法理論很重要的文獻。 清史館傳稿評論其文:「古文奄有水心(葉適)、士龍(薛季宣)、龍川(陳亮)之長,於止齋(陳傅良)尤近。駢體文兼宗初唐,不專主漢魏。」

教育家
1906年4月,黃紹箕補授湖北提學使,看到學務經費緊張,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捐資辦學,「首捐廉俸二千餘金,充為教育經費」,作為省初等小學堂辦學經費。他曾在文普中學堂的演講中提到「環球各強國,所以能自立而日益強盛者,其真實力量全在國民」,如「通國皆成國民,必可出力扶助國家,我大清國無論到何地位必有翻身之一日」,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強國的必然性。

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指導下,1898年張之洞開辦湖北工藝學堂,在他苦心建立的近代湖北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907年春,湖北工藝學堂停辦,黃紹箕把湖北工藝學堂改建為湖北工業中學堂,開設理化、機器製造、染織、建築4科,學制為4年。1903年,張之洞會同張百熙、榮慶合訂的《奏定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獲得清廷批准,因經費問題遲遲沒有開辦。1907年,湖北商業中學堂成立,由黃紹箕開辦,現在變升為湖北經濟學院。黃紹箕還開辦湖北師範學堂、武昌初等小學,並以武昌為試點,在城區內外劃分28個學區,動員各學區子弟就近入學,此舉措在當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紹箕對鄉里教育甚為關切,與孫詒讓(仲容)志同道合,相互配合,世稱"二仲先生",二人聯手於光緒廿二年(1896)創辦瑞安學計館,設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為浙南學堂開數、理課程之始。5年後,與方言館合併為瑞安普通學堂,即今瑞安中學前身。又創務農會,推廣農業科技知識。

黃紹箕將德智體三育的思想寫入了他編撰的《中國教育史》書稿,這是我國第一部《中國教育史》,對中國教育史學科的建立,有開創之功。[1]

外部鏈接

1、黃紹箕與湖北新教育:興學育才 切於世用-新聞中心-溫州網 [1]

2、愛國名臣、教育家黃紹箕:多才多藝,善於書法-新聞中心-溫州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