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芪粥 |
中文學名:黃芪粥 主要食材: 黃芪、大米 分類: 粥 口味: 清淡,味甘 |
黃芪粥,粥方組成:黃芪、大米。粥義解說:黃芪,又名北芪、綿黃芪、炙黃芪、生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
基本內容
黃芪粥
粥方組成:黃芪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
煮製方法:將黃芪擇淨,切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時,水煎取汁,共煎兩次,二液合併,分為兩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 效:健脾補肺,益氣昇陽,固表止汗。
適 應 症:適用於肺脾氣虛,中氣下陷,表虛不固,汗出異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粥義解說:黃芪,又名北芪、綿黃芪、炙黃芪、生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
中醫認為,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本品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人們熟知的補氣藥,《本草綱目》言「耆者,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之」。黃芪為臨床重要的補氣藥,早在《本經》中已被列為「上品」藥材,言其「補虛,小兒百病」。《別錄》言其「補丈夫虛損,益氣,利陰氣」。《日華子本草》言其「助氣長筋骨,長肉補血」。《本草備要》言其「益元氣,壯脾胃」,凡勞倦內傷,脾虛泄瀉,臟器下垂,氣虛血脫,婦女崩漏等,皆可用之。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富含糖類、膽鹼、葉酸及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網狀內。
皮系統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黃芪有明顯的強壯作用,對正常心臟有良好的加強收縮的效果,對中毒或陷於疲勞的的心臟,其強心作用更為顯著。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黃芪有持續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療效,當代著名中醫岳美中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古方新用,另創一方「複方黃芪粥」,用於慢性腎炎後期的治療,收效頗為顯著。
人參、黃芪均為補益脾肺要藥,兩者常相互為用。但人參能大補元氣,且有益陰生津,安神定志之功,為治里虛證的主藥,黃芪補氣作用較人參為弱,但有昇陽舉陷之能,且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為治表虛要藥。
注意事項
1.瘡瘍初起,表實邪盛,陰虛陽亢者不宜選用。[1]
2.補氣昇陽多炙用,其它多生用。
【宜忌】小兒急性腎炎不宜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