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花梨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花梨木學名為降香黃檀木又稱海南黃檀木海南黃花梨木(D.hainanensis.)。黃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於其色澤黃潤、材質細密、紋理柔美、香氣泌人而備受明清匠人寵愛。[1]

​ 黃花梨還可以製作成手串,氣味芳香。很受大眾喜愛。海南黃花梨手串的紋理與顏色。 一般講黃花梨是紅木的紋理,花梨的底色。那高貴與典雅、穩重與大氣完美相結合的花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紋路變化多端,如行雲流水一般,給人以柔和文靜之感;又或在生長過程中的不規則的結疤,形成了變化多端的「鬼臉」,但不是所有黃花梨都有鬼臉。黃花梨的顏色始終有着一抹金黃,久之則呈紫紅、褐紅之色。黃花梨手串紋理清晰,顏色淡雅。 ​

名稱產地

黃花梨木,樹種拉丁名為:DalbergiaodorifereT.chen,商品名為:scentedrosewood。 ​ 產地:中國海南島吊羅山尖峰嶺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多生長在吊羅山海拔100米左右陽光充足的地方。

樹木特色

檀是名貴的木材,紫檀木為長綠亞喬木,產於印度、東南亞。紫檀以其如鍛似玉的質地,細膩緻密不規則的蟹爪紋理,沉穆怡靜的犀角色澤深博人們尤其是華人的珍愛。其中的金星雞血牛毛紫檀為最上品。原木外形極不規則,且多有空洞,製品難有大件。成器後不上漆、不變形,不易朽,經長期自然氧化成凝重的降黑色澤,可世代相傳。明代起即被皇家視為美才,入清後朝廷將紫檀列為宮廷家具製品的首選用材,意欲獨占。[2] ​ 紫檀、黃花梨性堅質密。經長期使用器具表面會自然產生酷似角質的潤澤外層,即「色漿」。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高貴的家具和木雕用材。紫檀、黃花梨生長緩慢,雖經百年仍粗不盈握,由於明清統治者的掠奪性砍伐,至清晚期,原料日益匱乏,現已成鳳毛麟角。 ​ 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對家具的審美情趣更使得這一時期的黃花梨家具卓而不群,無論從藝術審美、還是人工學的角度來看都無可挑剔,可稱為世界家具藝術中的珍品。黃花梨木不靜不喧,肌理如行雲流水,或隱或現,癤疤處圓渾似錢,花紋似「鬼面」尤為珍貴。[3]

相關釋解

詳細介紹

黃花梨主要產於我國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貴程度僅次於紫檀木,是因為黃花梨木的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一定的韌性,適合作各種異形家具,如三彎腿,其彎曲度很大,惟黃花梨木才能製作,其他木材較難勝任。黃花梨木與其他木材的特點比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與花梨紋紫檀混淆。這種花梨紋紫檀木主要產地是兩廣和海南島,有的書稱之為海南紫檀,也有稱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邊國家也生長有這種樹。黃花梨木色金黃而溫潤,心材顏色較深呈紅褐色或深褐色,有屢角的質感。黃花梨木的比重較輕,可能比紅木(酸枝木)還要輕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狀態,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於水面。黃花梨木的紋理很清晰,如行雲流水,非常美麗。最特別的是,木紋中常見的有很多木癤,這些木癤亦很平整不開裂,呈現出狐狸頭、老人頭及老人頭毛髮等紋理,美麗可人,即為人們常說的「鬼臉兒」。明代及清代早期製作高檔的家具大多是用黃花梨木所制,由於前朝過量採伐而使得清代中期以前黃花梨木材急劇減少及至瀕臨滅絕,所以後來採用紅木代替。從已出版的明清家具資料看,黃花梨木有大材,寬半米、長兩米的獨板平頭案都可以見到。 黃花梨木家具製作產地以蘇州為代表,做工規範,精工細做,是典型的蘇式家具。另外南方兩廣及海南島等地明清時期也生產黃花梨木家具,稱之為廣作或廣式家具,其做工略粗,不及蘇式家具精細。花梨紋紫檀木質堅重,比紅木的比重還要大,放入水中即沉水底,棕眼較小,呈蟹爪狀和牛毛紋狀,經打磨後木的表面細嫩得如小兒肌膚。材質比黃花梨優,木的色澤比黃花梨木更深,呈橙紅至深琥珀色,也有的花梨紫檀家具的表現由於年代久遠而失蠟呈灰褐色。木紋中亦有鬼臉紋,但這些鬼臉紋與黃花梨木紋中的鬼臉紋微有差別,花梨紋紫檀木的鬼臉紋絕大多數呈圓形,有的有眼有嘴,但少見有老人頭和老人頭毛髮的紋理。另外,花梨紋紫檀木鋸斷面有濃濃的薔薇花梨味亦是很獨特的。 ​ 再有,因花梨紋紫檀木生長在大陸,雨水不夠充足,木心空洞較多,正所謂十檀九空(心),也是因為木心空洞,所以花梨紋紫檀木很少見有大材。另外有一個很容易識別的特點就是花梨紋紫檀木油質較重,用手指輕輕一刮即起油痕,黃花梨木的木質雖然溫潤光亮,但沒有這麼重的油質感。以上幾點是花梨紋紫檀木與黃花梨的區別。另外還有一種是草花梨木,產地亦在南方,其木質粗疏,棕眼大,像鐵梨木(南方人稱為鐵梨紫荊木或東荊木)的紋理一樣粗糙。木色淺黃至黃,乾澀無光澤,亦鬼臉紋,材質比黃花梨木相差甚遠,碰到這種木材的家具不用細細研究也容易區分。 ​ 瘤體,又稱癭木(影木)。「癭,樹瘤也、樹根。」(《格古要論》)。癭木非指某一樹種,而是指樹根部位結瘤,或樹幹結瘤部位的木材。北京匠師謂之「癭子」。此處木材紋理特殊,有旋轉的細密花紋,加之少有,是一種珍稀木材。其中以花梨癭及紋路似畫者為最上品。花梨木本身含有殺菌特殊油脂,故很難產生病態,所以花梨木的瘤體可謂貴重之極。

史料記載

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云:「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云:「花梨木產崖州、昌化、陵水。」[4] ​ 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家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木質比花櫚木更堅細,可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惟絲紋極粗。」 ​ 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製作器物。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就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載。明《格古要論》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侯寬昭的《廣州植物志》介紹了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為海南島特產,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材紅褐色,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 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 ​ 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占城、真臘,樹老僕淹沒於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 ​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家具多為老花梨木製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 ​ 花梨木的這些特點,在製作器物時多被匠師們加以利用和發揮,一般採用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從而突出了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給人以文靜、柔和的感覺。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區別當前的所謂「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當前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5]

特點

1、黃花梨木本身是中藥,所以擁有一種中藥的「降香」味道。 ​ 2、黃花梨木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 3、黃花梨木有鬼臉。所謂鬼臉就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它的結疤跟普通樹的不同,沒規則,所以人們才叫它「鬼臉」,但不能說是黃花梨木都有鬼臉。 ​ 4、黃花梨木擁有如螢火蟲般的磷光,木屑經浸泡後,水是綠的。

藥用價值

藥用

黃花梨藥用部分稱為花梨格或降香木,主要指其樹幹和根部的心材部分。該藥材氣味芳香,味稍苦,燒之香氣濃烈並有油流出,加水研磨,藥液可治療各種疼痛,也可磨粉外敷,止痛止血,是極好的鎮痛劑。以其心材入藥,有香氣 主治風濕、腰痛、吐血、心胃氣痛、高血壓等症,又可製作定香劑,是著名香科。 海南黃花梨是極其珍貴的木種之一,是明朝皇家的御用原料。具有獨特的香味,在《本草綱目》中對海南黃花梨有着如下記載:海南黃花梨有舒筋活血,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用海南黃花梨木屑填充做成枕頭更有舒筋活血之功效。海南黃花梨木屑木粉,有一種神秘的悠悠降香味,會讓人上癮,舒筋活血並改善睡眠!功用:降氣散淤、止血定痛。主治1: ​ (1)治嘔吐、心胃氣痛、胸脅氣滯、血淤疼痛、冠心病心絞痛。 ​ (2)治吐血,咯血跌打損傷,高血壓,煎服3-9克。(摘自《中醫大辭典》《中藥分冊》)

主治

(1)風濕腰腿病、跌打淤痛、心胃氣痛。 ​ (2)跌打損傷。 ​ (3)消化不良。 ​ (4)感冒咳嗽。(摘自《常用中草藥手冊》)用海南黃花梨木粉或木屑浸水再泡腳有降血壓的保健功能。

價格飆升

海南的黃花梨,向來被譽為中國最貴的樹。其做成的紅木家具,是木材家具中的精品、收藏家們眼中的奇葩,也正成為如今古典家具中的時尚一族。據海南特區報記者了解,在海南省,海南黃花梨的木板價格已漲至9000元一公斤,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黃花梨的價格更高。2011年5月,在北京一次座無虛席的拍賣會上,一位匿名買家以驚人的3220萬元人民幣高價買走了一張款式簡單的黃花梨羅漢床。此次拍賣會上,一對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賣出了23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包括這對椅子在內的80件家具曾在故宮展出。這場拍賣會創下了世界紀錄。顯然,這種與紅木類似的木材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最搶手的商品之一。 ​ 為拍賣會展品做出評估的喬浩(音)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過去20年裡,黃花梨家具價格上漲了25倍。」喬浩說,全世界只有不到1萬件黃花梨家具。這種珍貴木材的供應正在迅速減少。 ​ 黃花梨主要產自中國海南島越南。大部分這種令人覬覦的熱帶樹木都已被砍伐。 ​ 研究黃花梨家具的專家鍾平原(音)對法新社說:「黃花梨木密度高、含油量大,能夠免受潮濕環境的影響。這種木材的紋理十分漂亮,摸上去就像嬰兒的皮膚一樣柔滑。」 ​ 鍾平原說:「黃花梨木的價格從大約10年前開始飆升。僅在2006年,它的價格就比前一年增長了2倍。自2006年春節以來,價格已經增長了30%。」 購買黃花梨工藝品的熱潮表明中國收藏家的「品位有所提高」。過去,他們紛紛搶購一些引人注目的皇室物品,但當前則對一些有着文化氣息的藏品更感興趣。 ​ 最精美的黃花梨工藝品出自明朝家具製作鼎盛時期生活在長江下游的木匠之手。這些作品可以體現出當時人們極其講究的生活方式。 ​ 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中國藝術品專家克里斯托弗·恩格爾說,「歷史上,黃花梨被視為一種價值很高的珍貴木材,專供宮廷、富人和一些知識分子精英階層製作家具」。「這令這種本已非常搶手的木材更顯珍貴」。 ​ 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一位副秘書長證實黃花梨木的供應的確正在迅速萎縮,海南島現存的大部分黃花梨樹「直徑只有啤酒瓶那麼粗」。 ​ 中國不斷出現的百萬富翁急於顯示自己新得到的財富,紛紛購買據信十分珍貴的所有物品。這助長了黃花梨價格的飆升,也拉高了皇家古董的價格。 ​ 一塊3米多長、寬30厘米、厚5厘米的黃花梨木板今天以每公斤4萬多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就連黃花梨樹根也用來製作杯子、念珠和其他小件物品。 ​ 除了博物館和拍賣行,黃花梨木在其他地方也大受歡迎。據媒體報道,一群小偷在海南島盜走了用來紀念先祖的黃花梨木祭壇。當地一些傳統建築也因使用黃花梨木修建房梁而遭到破壞。其他一些民居用黃花梨木建造的部分也被急於得手的小偷盜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