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秀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秀芳
黎秀芳
性別
出生 (1917-03-03)1917年3月3日
江蘇省南京市
逝世 2007年7月9日(2007-07-09)(90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模韞
民族 漢族
職業 護理專家

黎秀芳 別名模韞,祖籍湖南湘潭。1917年3月3日,出生於南京一個書香之家。父親黎離塵,在金陵大學時,刻苦學習,常用稿費補濟生活,畢業後任教員,曾任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主任,後來,歷任南京國民政府勵志社副總幹事、戰地服務團傷兵慰問組組長,佩帶過中將軍銜。

生平簡介

黎秀芳是家中長女。在她5歲那年,母親因患肺病身亡,繼母又死於難產,父親再次續弦。父親對她管束很嚴,學前期,就開始輔導她念《千字文》,學數學和英語。因此,她的語文、數學基礎較好,深得老師寵愛。

黎秀芳在省立南京女子中學畢業後,父親希望她學法律或文學,但她最終選擇了護理專業。黎秀芳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在南京中央醫院當護士,經常給她講護士鼻祖南丁格爾的事跡,同時想到家裡親人患病的不幸遭遇,而國家又很缺乏護理人才,所以黎秀芳想學護士。家裡人不同意她學護理專業,父親見她態度堅決,知道女兒性情倔強,也就不再勉強了。

1936年3月,黎秀芳毅然考入當時國內惟一的國立高級護士學校——南京中央高級護士學校。她學習勤奮刻苦,課餘喜歡組織和參加文娛活動,演出話劇《南丁格爾》時,她扮演南丁格爾,認定南丁格爾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1940年初,黎秀芳在南京中央高級護校畢業後,被留校當了教員。在這時,她不斷收到已投身抗日戰線的同學的來信,述說了她們那裡生活如何有意義;又收到原中央高級護校教師夏德貞從蘭州寄來的信,說西北缺乏護理人員和護理教學人才。黎秀芳、張開秀、歐蓮卿三人利用假期,瞞着學校,也不顧家人的勸阻,於1941年底,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征途。經過輾轉,她們終於來到蘭州。

1948年,校長李景華出國深造,黎秀芳接任該校校長。學校沒有像樣的校舍,師資力量很薄弱,學員來源很困難,教材奇缺。護理教材除一本古老的《護理病理學》和《護病原理與技術操作》講義外,幾乎全靠教員自己看書做筆記、寫講義。黎秀芳除正常教學外,就日以繼夜地翻閱資料,編寫了《基礎護理學》,以及《營養學》等幾門主要課程的講義。黎秀芳辦學嚴格,學員入學後有甄別期,實行淘汰制,從1943年至1949年,4個班共畢業46名學員。雖然人數不多,但畢竟在西北培養出一批護理人才。

1949年春,南京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家裡人勸黎秀芳跟他們一起離開大陸,但她堅決留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黎秀芳任蘭州軍區總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校長。

1987年11月,她被評為中華護理學會先進工作者。同年12月,蘭州軍區首長授予她「模範護理專家」榮譽稱號。1990年,國家衛生部授予她「全國模範護士」的榮譽稱號。1991年,國務院每月發給她政府特殊津貼100元。1997年5月,她榮獲第36屆南丁格爾獎。2001年1月1日,她獲得「國際醫學成就獎」。

簡歷

1917年3月3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36年 畢業於省立南京女子中學。

1936~1940年 在國立南京中央高級護士學校學習並畢業。

1940~1941年 任國立南京中央高級護士學校教員。

1942~1945年 任蘭州中央醫院護士長及護士督導員。

1945~1947年 在成都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師資進修班進修。

1947~1949年 任蘭州中央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教務主任兼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1949~1961年 任蘭州軍區總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校長。

1950~1986年 任中華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1961~1969年 任蘭州軍區衛生學校副校長。

1969~1978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醫務處副主任。

1978~1984年 任蘭州軍區軍醫學校訓練部副部長,《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

1979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兼護理專業業務組組長,蘭州軍區醫學委員會常委。

1983年 任《中華護理雜誌》副總編。

1987年 任蘭州軍區衛生學校副校長。

1988年 被聘為第二軍醫大學、蘭州金城聯合大學兼職教授。

成就

著書立說總結護理經驗

黎秀芳[1]撰寫了20餘篇論文,發表在全國及全軍各類衛生及護理雜誌上,如:在1954年第2期的《中華護理雜誌》上發表"我們是怎樣制訂護理計劃的",在1978年第1期《中華護理雜誌》上發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護理工作的體會"。195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編寫的《抗美援朝衛生勤務總結匯編》中發表了"營養工作的經驗介紹"一文(1955年),並參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編寫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1962年)、《醫院護理技術管理》《軍隊醫院管理》(1979年)、《戰傷救護》(1983年)以及蘭州軍區軍醫學校護理教研室編寫的《基礎護理學》等8部專著中護理部分的撰寫、編審、修改工作。1985年,陸增祺,張立平任主編,錢正錫、張汝光、黎秀芳等任顧問的《護理髮展簡史》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1982年,黎秀芳被聘為《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護理學》的編委,同年,她被聘為《解放軍醫學雜誌》的編委。1983 年起,她被聘任《中華護理雜誌》副總編。

倡導三級護理

1954年,在西北軍區總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前身)開展計劃治療期間,黎秀芳看到當時的護理工作分不清先後緩急,治療中時有差錯發生,並給患者帶來痛苦,她下決心要改變這種情況。經過調查研究,黎秀芳與同事們一起總結,提出"三級護理"[2],並加強發藥治療的"兩查五對",提倡北京協和醫院的"三查七對"以及書寫護理文書時的"對抄勾對"等護理技術操作制度。"三級護理"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將護理分成三個等級:一級護理是針對危重患者,二級護理是針對重患者,三級護理是針對輕患者;每級護理都規定了詳細的護理內容細則。"三查"是:在服藥、治療、注射的前、中、後,進行認真的查對;"七對"是:對床號、姓名、年齡、劑量、濃度、時間和用法。"對抄勾對"是:醫囑對病歷牌及執行牌,將醫囑轉抄在執行牌和治療記錄單上,抄完每項醫囑,隨即在醫囑本上用紅、藍色筆打勾,操作完後再將每項醫囑核對一次。這些制度試行成功之後,軍內外有97家醫院派人前來參觀學習,這些制度迅速在全國各醫院推廣應用。她與張開秀合寫的論文"三級護理"刊登在《護理雜誌》1955年2月號上,後被蘇聯《護理雜誌》1955年11月號轉載,並且該雜誌給她寄來了賀卡形式的複印件。

主要論著

1 黎秀芳.護士在公共衛生中的作用.西北醫學雜誌.

2 黎秀芳.怎樣普及營養學知識.婦女友仁會雜誌(美國),1946.

3 黎秀芳.我們是怎樣制訂護理計劃.護理雜誌,1954(2).

4 黎秀芳,張開秀.三級護理.護理雜誌,1955(2).

5 黎秀芳.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護理工作的體會.人民軍醫雜誌.1980(2).

6 王懿,呂式瑗,主編.王琇瑛,李懿秀,黎秀芳等,編委.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護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7 黎秀芳.美國的醫院管理和護士教育.醫院管理雜誌,1982(4增刊).

8 黎秀芳.談談對責任制護理的認識.蘭後衛生雜誌,1984.

9 黎秀芳.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師資錦繡的回憶.見:政協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話說老協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

10 陸增祺,張立平主編.錢正錫,張汝光,黎秀芳顧問.護理髮展簡史.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

秦劇黎秀芳

5月11日晚,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華燈璀璨,掌聲雷動。由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甘肅省衛生廳和蘭州軍區聯勤部衛生部聯合主辦,蘭州市廣播影視文化出版局和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等單位協辦,蘭州大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秦劇《黎秀芳》在這裡隆重上演,"提燈女神"黎秀芳的藝術形象首次以戲曲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副部長馬曉偉,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張雁靈等領導在甘肅省副省長咸輝等的陪同下,與在京的"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代表、醫護界代表等千餘首都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並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事跡

由中宣部、衛生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舉行的黎秀芳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2007年10月9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醫療衛生戰線的醫護人員代表紛紛表示,黎秀芳精神將會激勵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黎秀芳是新中國護理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中國軍隊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她提出的"三級護理"理論和"三查七對"護理制度,奠定了中國現代科學護理的基礎。(本報9月29日和30日連續報道過她的事跡)。她的先進事跡引起了強烈反響。

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莊仕華說,我們醫務工作者都該像黎秀芳那樣一生情注人民、心系官兵,真正做到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努力為人民群眾和基層官兵排憂解難。作為駐守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軍隊醫務工作者,我們要像黎秀芳那樣立足本職、敬業奉獻。

北京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副院長王雅屏認為,作為護理工作者,傳承黎秀芳的精神,就是要讓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我們要讓護理工作更好地走進社區、走進家庭,以護理工作為橋樑,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解放軍二炮總醫院肛腸外科護士長李淑君說,黎秀芳的精神將激勵我們在本職崗位上開拓進取,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我們一定要像她那樣,努力促進護士與病人的溝通,做到患者入院有迎聲、治療有呼聲、操作失敗有道歉聲、病人合作有謝聲、遇病人有詢問聲、接電話有問候聲、病人出院有歡送聲。

17歲就開始從事護理工作的北京佑安醫院原護理部主任陳東,曾經參加過我國首例艾滋病人的護理。陳東說,我雖然退休了,但也要像黎秀芳那樣,繼續發揮餘熱,為社會作貢獻。

被邊防官兵稱為"崑崙女神"的蘭州軍區第十八醫院三十里營房醫療站護士長姜雲燕說,黎秀芳是我的導師。當年軍校畢業後,我選擇回到雪域高原,沒有動搖紮根喀喇崑崙的決心。這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受到了黎秀芳的影響。

黎秀芳生前所在的蘭州軍區總醫院政委黃富強說,黎秀芳把一生獻給了大西北,獻給了她所崇尚的護理事業。我們學習黎秀芳,就是要讓"部隊官兵謀打贏,我為官兵保健康"的服務理念深深紮根,成為廣大醫護人員的自覺行動。

視頻

北京您早 100512 今天 國際護士節 大型秦腔現代戲黎秀芳上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