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北極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北極果

中文學名:北極果

別 稱:黑果天護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分布區域:中國東北三省。

黑北極果(學名Arctous alpinus (L.) Niedenzu var. japonicus)杜鵑花科 散小灌木,本種植株高3-6厘米;葉邊緣無毛。與原變種 不同。 [1]

黑北極果形態特徵

落葉、墊狀、稍鋪散小灌木,高20-40厘米,無毛;地下莖扭曲,黃褐色,皮層剝落,地上枝條密被宿存葉基;芽黃褐色,長3-4毫米; 枝淡黃棕色。葉互生,倒卵形或倒披針形,厚紙質,長12-30(-40)毫米,寬7-13毫米,先端鈍尖或近銳尖頭,基部下延成短柄,通常 有疏長睫毛,邊緣有毛,具細 鋸齒,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網脈明晰;葉柄長6-12毫米,腹面具槽。花少數,組成短總狀花序,生於 去年生枝的頂端;基部有2-4片苞片,苞片葉狀,長約5毫米,先端具尖頭,邊緣干膜質,被絨毛,背面有光澤;花梗長約5毫米,頂端稍粗大,無毛;花萼小,5裂,裂片寬而短,無毛;花冠壇形,長4-6毫米,綠白色,口部齒狀5淺裂,外面無毛,裡面有短硬毛;雄蕊8枚 ,長1-2毫米,花葯深紅色,具芒狀附屬物,花絲被毛,花柱比雄蕊長,但短於花冠。漿果球形,直徑6-9毫米,有光澤,初時紅色,後 變為黑紫色,多汁。花期5-6月,果期7-8月。漿果有毒。誤服後嘔吐或胃痛。

黑北極果(中國高等值物圖鑑)(變種)黑果天櫨(東北木本植物圖志

本變種植株高3-6厘米;葉邊緣無毛而與原變種不同。

黑北極果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凍原高山灌叢中。

黑北極果分布範圍

東北大興安嶺。也分布於日本蘇聯遠東地區。果可食用。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