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文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喉文鳥 |
黑喉文鳥(學名:Lonchura leucogastroides),是梅花雀科文鳥屬的一種動物,平均體重約為11.7克。分布於馬來西亞(引進種)、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引進種)。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
簡介
中文名:黑喉文鳥
英文名:Javan Munia
拉丁學名:Lonchura leucogastroides
黑喉文鳥並非只有喉部黑,而是連胸部、面部前半部、喉部均呈黑色,與下體的白色形成鮮明對比。其後背為深褐色。黑喉文鳥與一種叫做白腰文鳥的鳥非常像,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黑喉文鳥沒有白色的腰部羽毛。
另外有一些地區可以通過分布與否來區別兩者。黑喉文鳥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在爪哇、巴厘、龍目、蘇門答臘都有野外種群,並從1920年代以來,黑喉文鳥被引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專家猜測可能是通過逃逸或者故意釋放的方式,黑喉文鳥在野外形成了穩定種群。所以目前只有印尼、馬來、新加坡有黑喉文鳥,國內和其他國家均無野外分布。而與黑喉文鳥長相相似的白腰文鳥則分布較為廣泛。
黑喉文鳥通常吃植物的種子,有人觀察到它們也會在樹葉間覓食,顯然不是在找種子,具體它們還會吃什麼人們還不是很清楚。
黑喉文鳥會棲息在草原草叢、沼澤、紅樹林、森林、次生林或者公園花園裡。新加坡有很多公園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比如克蘭芝濕地、雙溪布洛濕地、裕廊湖畔公園等等。
評價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