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頭穗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頭穗鶥(學名:Stachyris nigriceps)是畫眉科、穗鶥屬小型鳥類,體長11-13厘米。頭頂黑褐色具白色縱紋,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橄欖褐色。眼周有一白圈。頦和上喉近灰色,下喉黑色,上喉兩側各具一短而粗的白色髭紋,在其外圍的灰黑色襯托下極為醒目,胸暗皮黃色,其餘下體橄欖褐色。特徵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主要棲息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地帶常綠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中,也棲息於竹林和林緣灌叢。繁殖期間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多集成小群。性隱匿。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分布於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盂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於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盂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1]

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盈江、西南部滄源、南部元陽、東南部蒙自、屏邊、河口,廣西南部龍津和西藏東南部墨脫。

近種區別

相似種金頭穗鶥(Stachyris chrysaea)頭頂金黃色具黑色縱紋,喉和下體亮黃色,喉無黑色,喉側也無白色髭紋;斑頸穗鶥(Stachyris striolata)體型較大,頭頂純棕褐色,前額和頭側呈黑白斑雜狀。區別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形態特徵

前額、頭頂、枕黑色,各羽均具有窄的白色羽緣,因而形成明顯白色和黑色縱紋;眼周白色,形成一明顯的白圈,有一長白黑色眉紋,其下面自眼後有一窄的白紋,眼先灰色或暗灰;耳羽棕褐或金黃褐色,枕部中央沾橄欖褐色,其餘上體橄欖色。腰和尾覆羽較淺淡,兩翅暗褐色,外側飛羽外翈先端大都淺茶黃色,其餘飛羽表面和翅上覆羽與背同色;尾褐色,外翈羽緣稍沾棕。頦和上喉近灰色,下喉灰黑色,上喉兩側各具一短而粗的白色髭紋,髭紋外圍有灰黑色;胸暗皮黃色,上腹較淺淡,胸側、兩脅和尾下覆羽綴橄欖褐色,翼下覆羽淺皮黃色。

虹膜黃色、沙黃色或黃褐色,上嘴黑色,下嘴藍灰色或銀灰色,腳橄欖色、橄欖黃色或帶灰的綠褐色。

生活習性

習性:留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地帶常綠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中,也棲息於竹林和林緣灌叢。繁殖期間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多集成小群。性隱匿。多活動在林下灌叢或草叢與竹叢中,較少嗚叫,偶爾也發出悅耳的哨聲。常不聲不響地在灌叢枝葉間跳躍覓食,有時也下到地面覓食。

叫聲:嘟聲的prrreee-prrreee叫。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據4-5月間在中國雲南剖檢的5隻鳥胃,所吃食物全為甲蟲、鱗翅目昆蟲和其他昆蟲及昆蟲幼蟲。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在海拔20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或灌林上,尤其在河流沿岸附近。巢呈杯狀或半球形,主要由竹葉和草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 3-5枚,卵純白色,形狀為卵圓形或鈍卵圓形,卵的大小平均為19.2毫米×14.7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亞種分化

在中國分布的3亞種的區別主要在於:指名亞種頦、喉深黑灰色而具白色羽緣,耳羽暗褐色;滇西亞種頦和喉無白色羽緣,耳羽棕紅色;河口亞種頦至上喉幾灰色,下喉灰黑色,耳羽棕褐色。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