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森號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森號戰列艦德語:SMS Hessen)為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建造的五艘不倫瑞克級前無畏戰列艦的第三艘,以當時的黑森大公國命名。它於1902年開始進行龍骨架設,翌年下水,並於1905年投入艦隊服役。其姊妹艦還包括有不倫瑞克號、艾爾薩斯號、普魯士號和洛特林根號。與世紀之交建造的所有其它前無畏艦一樣,黑森號隨着無畏號於1906年下水而迅速被淘汰,因此,它在德國艦隊中的運用十分有限[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黑森號作為第二戰列分艦隊第三支隊的第二艘艦參與了日德蘭海戰的行動。其中在最後一場由主力艦之間進行的日間戰鬥中,黑森號及第二分艦隊的其它前無畏艦負責掩護海軍少將弗朗茲·馮·希佩爾麾下的第一偵察集群,從英國海軍中將戴維·貝蒂率領的戰列巡洋分艦隊的追擊中撤退。海戰結束後,黑森號被解除武裝,並被用作一艘供應母艦。

一戰結束後,黑森號是根據《凡爾賽條約》條款,允許德國保留的為數不多的幾艘過時戰列艦之一。它曾於整個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早期作為岸防艦使用,卻於1934年退出了前線服役。翌年,艦隻被改造為由無線電控制的靶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黑森號以此身份服役,同時亦於波羅的海北海擔任破冰船的工作。戰爭結束後,艦隻於1946年被割讓予蘇聯,並更名為塞爾號(Tsel),服役至1960年報廢。

設計

1900年,由海軍中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2]主導的第二部《艦隊法》獲得帝國議會通過,資金被分配至建造一個全新的戰列艦船級,以接替在1898年第一部《艦隊法》中批准的維特爾斯巴赫級艦隻。此時,克虜伯作為帝國海軍的艦炮供應商,已經開發出口徑達280毫米(11英寸)的速射炮;而之前採用這種技術的最大口徑炮僅為裝備在維特爾斯巴赫級艦上的240毫米(9.4英寸)炮。海軍辦公室的設計部門為新戰列艦採納了280毫米炮,同時副炮口徑也從150毫米(5.9英寸)增加至170毫米(6.7英寸),原因是隨着魚雷效力的顯著發展,魚雷艇所帶來的威脅也日益增大。

黑森號的水線長度和全長分別為126米(413英尺5英寸)和127.7米(419英尺0英寸),有22.2米(72英尺10英寸)的舷寬和8.10米(26英尺7英寸)的前吃水深度。它在滿載負荷下的排水量為14,394公噸(14,167長噸)。船員編制為35名軍官及708名士兵。艦隻配備了三副三缸立式三脹蒸汽機以驅動螺杆。蒸汽由8台海軍式水管鍋爐和6台筒形鍋爐供應,全為燃煤式。黑森號的動力裝置可產生的額定功率為12,500千瓦特(16,995匹公制馬力),最高速度達18節(33千米每小時)。

黑森號的主炮為四門280毫米40倍徑速射炮,它們安裝在分居中央艦艛一前一後的兩座雙聯裝炮塔內。副炮則包括十四門170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十八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武器套件中還有六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均布置於船體的水下部分。黑森號受到克虜伯生產的滲碳裝甲保護。其裝甲帶的厚度從110~250毫米(4.3~9.8英寸)不等,中央部分有較厚的裝甲,以保護彈藥艙及輪機艙,而船體的兩端的裝甲層則較薄。艦隻甲板裝甲為40毫米(1.6英寸)厚。主炮炮塔的裝甲則有250毫米(9.8英寸)厚。

視頻

黑森號戰列艦 相關視頻

凡爾賽條約到底有多苛刻,它是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