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溝鎮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下轄鎮,地處東港市西北部,東與鳳城市相接,西與孤山鎮相望,南與小甸子鎮毗鄰,北與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連接,區域面積155.64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以前,黑溝隸屬於岫巖縣管轄;1998年,撤銷黑溝滿族鄉,建立黑溝鎮。截至2018年末,黑溝鎮戶籍人口有13876人。截至2020年6月,黑溝鎮下轄10個行政村。

2011年,黑溝鎮財政總收入2003萬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98萬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9200元。2018年,黑溝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1]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以前,黑溝隸屬於岫巖縣管轄。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孤山成立縣政府,黑溝劃歸孤山縣管轄。在東土城設立區政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孤山縣撤銷,黑溝又劃歸岫巖滿族自治縣。

1955年12月,黑溝成立土城、黑溝、羊山3個小鄉。

1958年9月,黑溝從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安東縣小甸子公社管轄。

1961年7月23日,黑溝從小甸子公社析出,成立黑溝公社。

1966年9月,更名為向陽公社。

1981年,改為黑溝公社。

1983年9月,改為黑溝鄉。

1985年8月11日,改為黑溝滿族鄉。

1998年,撤銷黑溝滿族鄉,建立黑溝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黑溝鎮下轄10個行政村:柳河、東土城、王家店、土門子、臥龍、黑溝、大柴溝王家嶺、羊山、朝陽,下設9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黑溝鎮下轄10個行政村:黑溝村、柳河村、東土城村、王家店村、土門子村、臥龍屯村、大柴溝村、王家嶺村、羊山村、朝陽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黑溝鎮地處東港市西北部,東與鳳城市相接,西與孤山鎮相望,南與小甸子鎮毗鄰,北與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連接, 區域面積155.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黑溝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山峰為大城山,海拔585.8米。

氣候

黑溝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溫度適中。極端最高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26℃,年平均氣溫8.5℃。無霜期年平均17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文

黑溝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洋河,從岫巖滿族自治流經境內大柴溝村大柴溝組,境內河段長20.3千米,流域面積9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小洋河和黑溝河。

自然資源

黑溝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有大理石、建築用石砂,還有含有對人體有利的鍶、偏硅酸、鈉、鉀、鈣、鎂等11種元素的天然礦泉水,年產出量上萬噸。黑溝鎮有耕地面積53200畝。

人口

2011年末,黑溝鎮總人口1449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0人,城鎮化率6.3%。總人口中,男性7519人,占51.9%;女性6976人,占48.1%;14歲以下1702人,占11.7%;15-64歲10364人,占71.5%;65歲以上2429人,占16.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003人,占41.4%;有滿、蒙古、錫伯、回4個少數民族,共8492人,占58.6%。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1個民族,達839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8.8%。2011年,人口出生率5.1‰,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3人。

截至2018年末,黑溝鎮戶籍人口有1387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黑溝鎮財政總收入2003萬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98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55萬元,增值稅170萬元,企業所得稅185萬元,個人所得稅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00元。

2018年,黑溝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2011年,黑溝鎮農業總產值2.6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9118噸,其中水稻4800噸,玉米125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等。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3300畝,產量755噸;蔬菜種植面積6000畝,產量23258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蔔、芹菜,其中大白菜10619噸,蘿蔔4751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羊飼養量9500隻,年末存欄4000隻;牛飼養量3000頭,年末存欄2000頭;家禽飼養量210.5萬羽,上市家禽16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144噸,其中豬肉1474噸,牛肉243噸,羊肉102噸;禽蛋2153噸;畜牧業總產值9600萬元。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7300畝,產量6668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其中蘋果3747噸,桃1175噸,梨1244噸。

工業

黑溝鎮形成以服裝加工、繅絲、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黑溝鎮工業總產值達到93268萬元,比上年增長14.7%。2011年,黑溝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67.9萬元,比上年增長45.5%。

商業外貿

2011年末,黑溝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300人。2011年,出口17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主要產品有服裝、工藝品、水繅絲等3類5個產品,銷往3個國家和地區。[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黑溝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26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2所,在校生607人,專任教師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425人,專任教師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9%,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黑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所;病床4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8萬人次,住院手術16台次,出院病人12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365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黑溝鎮有體育場地1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全民運動會、籃球賽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黑溝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4人,支出6.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1戶,人數795人,支出86.1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12.4萬元,比上年增長9.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9人,支出21.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16人次,支出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00人次,支出5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00人,緊急轉移安置5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520畝,倒塌房屋9間,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救災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5人。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700人,其中參保職工45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200人。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5]

交通

2011年,黑溝鎮境內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14.2千米。鄉級公路3條,總長28.6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黑溝鎮因地處山區,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日照時間短,溝壑暗淡得名。

風景名勝

杜鵑谷

杜鵑谷,位於東港市黑溝鎮境內柳河村,杜鵑谷由杜鵑山、老黑頂山、鷹嘴山等諸多山峰組成,還有岫安古道、望海台、月牙口、宋遼古廟宇遺址和岩洞。

金沙谷

金沙谷地處遼寧省東港市黑溝鎮北部,坐落於東港黑溝滿族鎮響哨村東街村民組境內。毗鄰大洋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