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河市和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河市和平鎮,隸屬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市,地處五大連池市西南部,東與建設鄉新發鄉眥鄰,南與華山農場接壤,西與太平鄉相連,北與團結鄉隔河相望,距五大連池市區18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02.8平方千米。

民國三年(1914年),和平鎮一帶屬訥河縣第四區;2011年3月,長春鄉併入和平鎮。截至2018年末,和平鎮戶籍人口為21499人。 2019年,和平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解放村。

2018年,和平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1]

中文名: 和平鎮

外文名: Hepi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市

地理位置: 五大連池市西南部

面 積: 202.8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1個社區

政府駐地: 解放村

電話區號: 0456

郵政區碼: 164113

氣候條件: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黑N

人 口: 21499人 (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稱十六號屯,屬訥河縣第四區。民國四年(1915年),屬克山縣第三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劃歸德都設治局第三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2月,德都設治局升為縣,設西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改為西河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改為西和區。

1949年6月,更名第四區。

1956年3月,析四區置和平、四平、太平3鄉。

1958年9月,設和平公社。

1959年,併入青山公社,稱和平管理區。

1961年4月,和平、四平管理區合併為和平公社。

1966年9月,分為和平、四平2公社。

1983年,和平公社改和平鄉。

1985年5月,和平鄉改和平鎮。

2001年3月,四平鄉併入和平鎮。

2011年3月,長春鄉併入和平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和平鎮下轄和平1個社區,解放、新民、利民、和平、和安、濟民、四平、翻身、新立9個行政村。

2019年,和平鎮下轄和平社區1個社區,利民村、和平村、和安村、新立村、解放村、四平村、濟民村、新民村、翻身村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解放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平鎮地處五大連池市西南部,東與建設鄉、新發鄉眥鄰,南與華山農場接壤,西與太平鄉相連,北與團結鄉隔河相望,距五大連池市區18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0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和平鎮地處訥漠爾河南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氣候

和平鎮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多年平均氣溫0℃,無霜期年平均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

水文

和平鎮境內河流屬訥漠爾河水系,主要河流訥漠爾河1條,境內長度為18千米,流域面積95平方千米,自東向西流經和平、利民村。

人口

2011年,和平鎮下轄區總人口246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900人,占52.4%;女性11700人,占47.6%;以漢族為主,達24109人,占98%;有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共491人,占2%。2011年,和平鎮人口出生率4‰,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9人。

截至2018年末,和平鎮戶籍人口為21499人。

經濟

和平鎮糧食作物以大豆、玉米、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建築材料為主。

2011年,和平鎮農業總產值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4%;農業耕地面積22.1萬畝,人均8.9畝;生產糧食5.7萬噸,人均2280千克,其中大豆12204噸,玉米7807噸,水稻4286噸。2011年,和平鎮生豬年末存欄3163頭,黃牛年末存欄8364頭,家禽年末存欄13.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9%。截至2011年末,和平鎮累計造林2883畝,其中防護林1200宙,經濟林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500株,木材蓄積量3000立方米。2011年,和平鎮農民人均收入9130元,比2010年增長16%。2011年,和平鎮工業總產值5600萬元。2011年末,和平鎮有商業網點164個。2011年,和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28萬元;集貿市場2處,年成交額324萬元2011年,財政總收入295萬元。2011年末,和平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55萬元。

2018年,和平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社區文藝廣場1個,社區文藝團體1個,演職人員30餘人;農家書屋10個,藏書3萬冊。2011年末,和平鎮有體育廣場1個,9個村小學校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和平鎮有廣播站1個,村廣播室9個,廣播通響率100%;數字電視用戶3103戶,覆蓋率7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小學7所,在校生855人,專任教師106人,有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50人,專任教師4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和平鎮有衛生院2個,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和平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69戶人數2713人;供養農村五保79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2011年末,和平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430人,參保率10%。

交通

和平鎮有縣級公路五克線穿境而過,境內長10千米。截至2011年末,有鄉村公路20條,總長90.7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和平鎮原名十六號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德都光復後改名為解放電,1956年始稱和平鄉,一直沿用此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