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油山之旅(王翠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油山之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黑油山之旅》中國當代作家王翠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黑油山之旅

我給朋友分享黑油山景區的視頻朋友說看着像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表面圖片,荒涼,儘是月坑!呵呵,說得有些誇張了,其實黑油山地表還有少許全靠雨水存活的多為針葉的綠植,只不過那是禿子頭上的汗毛,大抵可以忽略不計的。

黑油山景區位於新疆准格爾盆地西北邊緣,克拉瑪依市西北角,距離市區大約一華里。景區面積也小得可憐,僅僅0.2平方km。黑油山是因為地下石油常年外溢而形成的天然瀝青丘。它地表多是大小不等的礫石,光禿禿的,沒有小溪湧泉飛瀑,沒有花鳥蟲魚走獸,也沒有亭台樓閣殿宇,可它卻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因為它是世界上僅有的油苗露出地面的地質奇觀,也是新疆石油工業發展的忠實見證。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黑油」,它因黑油山而得名。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自駕。出了克拉瑪依市區,時值午後,按下車窗,熱空氣撲面而來。同行的嚮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畢業的二外甥擔心我中暑,勸我改變今天的計劃,我抹了一把臉上的汗,說了聲「不怕」,還是決定「上山」。說「上山」,是小題大做,景區最高的一座瀝青丘高度也只有13米。我們今天要「攀登」的就是這座13米高的瀝青丘。

進得景區大門,穿過一個一側擺着商品專櫃的長廊,一眼就看到一個低矮的山丘,同時,一股淡淡的瀝青味兒鑽入鼻孔,二外甥說這就是黑油山了。

正對長廊,百步之遙,又過了一個磚紅色的枯樹洞狀「山門」,一腳便踏上了登山的台階。說是台階,其實就是木質棧道,棧道為淺綠色,依地勢而鋪就,寬而平緩。鞋跟敲擊棧道,咔咔作響。棧道兩邊,有幾個油泉,旁邊儘是油泥,踩上去,軟軟的。二外甥說,夏季除一鐵杴,捲起來,冬季燒火取暖,堪比煤炭!

「泥都可以當燃料?!」一個遊客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問。

「嗯!泥里含油!」二外甥自豪地說道,「黑油山上溢出的石油是兩億年前生成的,100多萬年以前,由於地殼變動,岩石斷裂,原油受到地層壓力,慢慢溢出地表,見到天日,形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油泉。」

「石油是國家的不可再生資源,寶貴啊!」我說。

水向低處流,可石油卻從高處「噴」!二外甥娓娓道來,「見了天日的石油中,輕質部分揮發,剩下粘稠的部分與礫石凝結、固化,日久年深,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瀝青丘。」

我們一邊漫步,二外甥一邊講解,言談之間就到了「山頂」。山頂上,一個三米多高上書「黑油山」三個紅色大字的碑狀石柱如一把利劍,直指蒼穹。

天熱,又值午後,遊客很少,放眼望去,視野開闊到極致。星羅棋布的油泉盡收眼底,大多數面積較大的油泉都被一塊塊不規則的黑色大石頭圈起來,其狀如犬齒,在空曠的天宇下靜默着。

「景區里油苗露出地面的有108處,成油泉的有30處!」二外甥說,較大的有「把子泉」「跳跳泉」「賽里木泉」等。

我低頭瞅瞅周圍腳下,果見地上不規則裂縫裡滲出黑糊糊的原油,摸一摸,有些粘。

太陽毒花花,熱的傳導、對流和地面輻射都達到了最高。萬里晴空里,沒有一絲兒雲彩,沒有一個飛鳥,天藍得像塊透明的水晶,站在高處,覺得整個人都淹沒在天海里。

微微的風吹過來,熱烘烘的空氣帶着濃濃的瀝青味兒,吻着我的臉,掀動我的裙角,烤着我的小腿。我押了口水,踏着「下山」的棧道,隨着外甥的腳步,向一處油泉又去,到跟前,才看清簡介牌上寫着「跳跳泉」三個字。

跳跳泉是這座瀝青丘位置最高的一個大油泉。一潭黑糊粘稠的石油水平如鏡,風吹不皺的油麵,靜靜地,只有中間不停地冒着小而密集的氣泡。它映着遊人的影子,映着周邊大石頭和藍天的影子,波瀾不驚。

「小姨,你蹦幾下,跳幾下!」外甥微笑着鼓動我。

我有些不知所措。

「池子周圍的地面一震動,原油裡面就會冒出很多氣泡的,所以叫跳跳泉!外甥說。

一個小男孩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蹦跳的同時,他也跟着歡快地蹦跳。片刻,像給池子施了魔法,一池子石油如滾鍋的水,噗出噗出,噗出噗出,冒出密集而個兒大的氣泡!

「冒出的氣泡是甲烷氣體,可以燃燒!」外甥說。

我們停止了蹦跳,靜靜地看着,過了一會兒,冒出的氣泡才越來越少,漸漸地落下滾兒去。油麵又恢復了平靜。

「賽里木泉」就在離跳跳泉十幾米遠的地方,「海拔」比跳跳泉稍低,但面積卻是油泉群里最大的,也是最有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堪稱群里「老大」了!

它是油泉群里唯一一個用金屬欄杆圈圍起來的油泉。欄杆,已被遊客磨得溜光圓滑,斑斑駁駁,露出黃銅色。欄杆周圍,是一圈腳踏木板,木板之上,有一個老頭兒倒騎毛驢的的銅像。一個遊客說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

我外甥笑了;「張果老是漢人,你看他長得像嗎?」

那遊客一臉的懵圈。

我外甥好像故意吊那遊客的胃口,喝了幾口涼白開,抹了一下嘴,才接着說:「這老頭兒是這裡石油的發現者。當時他也不知道這黑糊糊的東西是啥玩意兒,他叫它'黑油』。土法上馬,油水分離實驗得知,黑油可以用來點燈照明、潤滑車軸,於是,老頭兒撈起黑油,裝進葫蘆里,騎上毛驢,穿越荒涼地帶,到烏蘇等地,以物易物,換取米麵油等生活用品。」

「後來呢?」我問。

「後來,第一代石油人——勘探隊來了,老頭兒把勘探隊帶到這裡勘探,並給勘探隊送水、送饢。從此,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現並開採的第一個大油田,是新中國在石油緊缺並急需的情況下發現的——它是工業的血液!!這裡的石油收歸國有後,老頭就不能私自撈油了,所以他是第一個撈油人,也是最後一個撈油人。」外甥停了停,繼續說,「老頭兒名叫賽里木,哈薩克族的。為了紀念他,就在他發現的第一個油泉邊給他做了塑像!」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又看了看塑像,賽里木老人躬腿屈膝,倒坐在毛驢身上,他腰掛油葫蘆,懷抱少數民族獨奏樂器——熱瓦普,一臉的慈祥。我到跟前摸了摸,塑像被曬得熱乎乎的,我摸了摸葫蘆,一個遊客祝我說「一生福祿」,他摸了摸毛驢耳朵,我祝他「前程似錦」。


一陣乾熱風吹來,油麵絲毫沒受到影響,依然如一面天鏡,又如大地之眼,倒映着賽里木老人和欄杆的的影子,倒映着藍天的影子。

沿着蜿蜒曲折棧道,過了皇冠泉,又走向幾乎與賽里木泉處於同一高度的把子泉。大同小異,泉里也噗出噗出地冒着氣泡。

黑糊糊的油苗隨處可見,每一處都如炸開的石榴,裂縫裡油汪汪的,我跨步踩了踩,真怕一不小心踩得縫裡噴油。

揮汗如雨,陽光炙烤得小腿皮痛!遠望,熱浪波蠕動在空氣里,細浪一般。

我們決定「下山」,於是一步一步走向山下的「送涼站」。

年輕的古麗親自給我們送上免費的綠豆湯,又吃了免費的冷飲,瞬間神清氣爽心飛揚!不覺感嘆克拉瑪依人的熱情了!

克拉瑪依,一個真正富得「流油」的地方。歷年來,黑油山景區陸續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它雖無迷人的花紅柳綠,可隨着景區服務品質的提升,克拉瑪依黑油山已經成為成為中外遊客心目中的旅遊勝地。

出了景區,再次回望黑油山,想到國家有着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作為國人的自豪感不覺爆棚。[1]

作者簡介

王翠平,女,六零後,棄教經商,文學愛好者 ,素喜文字雕琢,有小說、散文、詩歌四十餘篇見至於報刊雜誌和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