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 )又名象足牡丹,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屬的多年生植物,多肉植物。原產於墨西哥東北部。形態與原產地的地貌融為一體。
黑牡丹及岩牡丹屬所有物種因野外種群瀕臨滅絕,皆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物種(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除有國家機關證明為非商業進出口行為(例如純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國際間的植株貿易。
形態特徵
具有一個長的肉質直根和一個球形、扁平似陀螺狀的莖,具三角形或稜柱形像石頭似的疣狀突起。花單生,漏斗狀,晝開夜閉,有白色、粉色、黃色、紫色、紅色等。花期秋季至冬季。漿果卵圓形,綠色,種子黑色。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 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複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
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複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 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1303032粒重約400克。 顏色
世界上花的顏色雖然很多,但是黑色的花卻十分稀少。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組成。花的組織,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較柔嫩,容易受到高溫傷害。黑色可以吸收全部的光波,這樣,花在太陽光下升溫快,花組織容易受到灼傷,不利於花的自我保護,因此,黑花能自然保存下來的品種寥寥無幾。
另外,要人為地創造黑色品種的花十分困難,即使通過雜交,獲得黑花的幾率也極其微小。所以在萬紫千紅的花朵中,黑牡丹因為稀少而變得十分珍貴。[1]
栽培技術
黑牡丹不耐寒、耐乾旱,冬季溫度不低於5°C。喜光照充足環境且生長在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質的土壤中,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
春季、初夏和秋季是黑牡丹的生長旺季。在管理上,嫁接的植株由於生長較快,可充分澆水,但盆土不可積水,否則會造成根部腐爛;並經常向植株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複合肥或腐熟液肥,宜淡不宜濃,並注意肥水不要濺到植株上。而播種的實生苗因生長緩慢,栽培中水、肥不宜過大,保持盆土濕潤即可,每月施一次肥就能滿足其生長所需的養分;冬季嚴格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能耐0℃的低溫,但花期會向後推遲。如濕度在10℃可繼續澆水,使植株生長並不斷地開花。每1~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粗顆粒,並有一定肥力和鈣質。可用腐葉土3份、粗砂4份、爐渣1份和少量的骨粉或貝殼粉等。近年有愛好者用小顆粒的蘭石或陶粒替代粗砂,效果也不錯。本種易患鏽病,栽培中要多接受陽光,予以預防;也可增施鉀肥,提高抵抗力;一旦植株感染鏽病,可用粉銹寧或其它殺真菌劑防治。[2]
圖片
繁殖方法
黑牡丹的繁殖常用播種方法,一般3~5月在室內盆播,種子發芽適溫20~24℃,播後7~10天發芽,實生苗生長緩慢,需4~5年才能開花。為加快其生長速度,使之提前開花,常對實生苗進行平接法嫁接,鑽木可用三角柱、草球等;嫁接苗生長很快,一般2年就能開花,且花量較多。但嫁接的植株易提前老化,株型小,品相也不如實生苗,市場上同樣規格的實生苗植株要比嫁接的貴數倍乃至數十倍。此外,也可將老株萌生的小株切下嫁接或扦插。
黑牡丹花耐寒、耐乾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長不良或枯萎,栽培時應注意遮蔭降溫。喜陽光充足、乾燥,通風及涼爽濕潤氣候。要求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及含石灰質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忌水澇,好肥。耐鹼性土較好。
黑牡丹花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1至22℃。播種繁殖一般在9月進行。播種於露地苗床,播後保持盆土濕潤,播後5天即可出芽,10天左右即出苗,苗期生長適溫10-20℃。當苗長出4-5片葉時可移植,翌春開花。也可於9月露地直播或11-12月冷室盆播,翌年4月定植於露地。扦插繁殖在10月至翌年2月下旬到3月進行,枝葉茂盛期剪取嫩枝5-6厘米長作插條,插後15-20天主根。分株繁殖多在花後利用老株分株,可在秋季或早春進行。
栽植:
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土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黑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般盆栽較少。
光照與溫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黑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黑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黑牡丹花。
澆水與施肥:
栽植黑牡丹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證其安全越冬。開春後視土壤乾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得大開得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整形修剪:
黑牡丹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同時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櫱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花期控制:
盆栽黑牡丹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黑牡丹品種帶土起出,儘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13天後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3]
植物文化
黑牡丹是珍貴品種,形態奇特,似岩石卻有生命,花色鮮艷,且能不斷地開花,宜作小型盆栽,點綴几案、窗台等處,古樸典雅,充滿野趣。由於黑牡丹與同屬的三角牡丹、姬牡丹、龍角牡丹、龍舌蘭牡丹、岩牡丹、龜甲牡丹等品種生長緩慢,較稀少,國內外有不少愛好者專門搜集、栽培此類植物。
春季、初夏和秋季是黑牡丹的生長旺季。在管理上,嫁接的植株由於生長較快,可充分澆水,但盆土不可積水,否則會造成根部腐爛;並經常向植株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複合肥或腐熟液肥,宜淡不宜濃,並注意肥水不要濺到植株上。而播種的實生苗因生長緩慢,栽培中水、肥不宜過大,保持盆土濕潤即可,每月施一次肥就能滿足其生長所需的養分;冬季嚴格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能耐0℃的低溫,但花期會向後推遲。如濕度在10℃可繼續澆水,使植株生長並不斷地開花。每1~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粗顆粒,並有一定肥力和鈣質。可用腐葉土3份、粗砂4份、爐渣1份和少量的骨粉或貝殼粉等。近年有愛好者用小顆粒的蘭石或陶粒替代粗砂,效果也不錯。本種易患鏽病,栽培中要多接受陽光,予以預防;也可增施鉀肥,提高抵抗力;一旦植株感染鏽病,可用粉銹寧或其它殺真菌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