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蹼樹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蹼樹蛙(學名:Rhacophorus kio)是樹蛙科、樹蛙屬的兩棲動物。體細長而扁平;雄蛙吻斜而略尖,雌蛙吻端圓;吻棱明顯;鼓膜圓,距眼后角近;犁骨齒強;舌梨形,後端缺刻深。前肢長;指端均有吸盤及馬蹄形邊緣溝。後肢細長;趾間滿蹼,蹠間蹼達蹠基部;內蹠突小而扁平,無外蹠突。體背皮膚平滑。體側、胸、腹及股後滿布小圓疣,股腹面小圓疣間雜以較大的圓光;顳褶細;前臂後外方有一寬厚的膚褶。生活時背面全為綠色,少數個體背上有若干乳白色斑點或有深綠色橫紋;腋部有一個大黑斑,體側灰黑色;體腹面黃綠色。虹彩金黃色,瞳孔暗褐色。

生活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熱帶季雨林中。乾旱季節常分散棲於森林裡,雨季的夜晚則大量出現在水塘、水坑附近的喬木、灌叢或草叢上。在雨夜雌雄蛙大量集群於水塘等靜水域邊的闊葉樹叢枝葉之間,跳躍或滑翔追逐,雄蛙發出"wai..gu…」的響亮叫聲。分布於中國、老撾、泰國、越南;也可能分布於緬甸[1]

黑蹼樹蛙

中文名稱:黑蹼樹蛙

拉丁學名:Rhacophorus kio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老撾、泰國、越南

科目:樹蛙科

動物學史

劉承釗和胡淑琴(1959)將采於中國雲南景洪市勐養的樹蛙標本定名為黑蹊樹蛙(Rhacophorus reinwardtii),Ohler和Delorme(2006)將老撾豐沙里(Phongsaly,Laos)的標本定名為「新種」——Rhacophorus kio。同時,該文將中國雲南和廣西列入其分布區,即將中國境內原定名為Rhacophorus reinwardtii的標本均認為是Rhacophorus kio。費梁和葉昌媛比較了中國和老撾標本的形態描述,認為中國標本體背麵皮膚光滑,上唇部位無細白線等特徵與Rhacophorus kio有所不同,鑑於Rhacophorus kio的模式標本產地老撾豐沙里與中國標本產地雲南勐臘相距很近,因此,暫將中國原定名為Rhacophorus reinwardtii的標本改訂為Rhacophorus kio。鑑於該種中文名已經習用多年,不作改動,仍用黑蹼樹蛙。

形態特徵

成體

雄蛙體長68毫米,雌蛙體長82毫米左右。體細長而扁平;頭較寬扁,長、寬幾乎相等;雄蛙吻斜而略尖,雌蛙吻端圓;吻棱明顯,自鼻孔斜向前下方至唇緣;鼻孔略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和上眼瞼寬;瞳孔平置;鼓膜圓,距眼后角近,為眼徑的1/2-2/3;犁骨齒強,左右列平置,或者略呈弧狀,左右不相遇,其外側位於內鼻孔之內側前方;舌梨形,後端缺刻深。

前肢長,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指端均有吸盤及馬蹄形邊緣溝,吸盤腹面均有肉質墊,第一指吸盤較小,第三指吸盤等於或略大於鼓膜;指長順序3、4、2、1;指間滿蹼,且達掌的基部;關節下瘤明顯,遠端者較大;除第一指外,其餘各指都有成行的小指基下瘤。後肢細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或略超過眼,左、右跟部重疊;脛長約為體長之半;第三、第五趾等長;趾吸盤小於指吸盤,均有馬蹄形邊緣溝及肉質墊;指、趾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趾間滿蹼,蹠間蹼達蹠基部,第一、第五趾游離側具緣膜;關節下瘤小而明顯;內蹠突小而扁平,無外蹠突。

體背皮膚平滑。體側、胸、腹及股後滿布小圓疣,股腹面小圓疣間雜以較大的圓光;顳褶細,在鼓膜上方作鈍角狀彎曲;前臂後外方有一寬厚的膚褶,突出呈橢圓形,延伸至第四指吸盤外緣,該處膚褶較窄,成棱狀;肘關節內側也有膚褶;脛跗關節後下方為方形膚褶,再轉向跗、蹠外側至第五趾吸盤基部成棱狀窄膚褶;肛上方也有明顯的方形膚褶。

生活時背面全為綠色,少數個體背上有若干乳白色斑點或有深綠色橫紋;腋部有一個大黑斑,體側灰黑色,密布成極細的灰黑色網狀紋,還有無數乳黃色斑點;四肢具深綠色橫紋,中國雲南攸樂山的個體則無;除內側2指、趾間蹼和指、趾遠端璞為淺黃色外,蹼以黑色為主;膚褶黃白色。體腹面黃綠色。虹彩金黃色,瞳孔暗褐色。液浸標本體背紫羅蘭或紫棕色。

第二性徵

雄蛙第一指內側上方有一乳白色婚墊;有單咽下內聲囊,聲囊孔圓形;無雄性線。

卵泡淺黃色;卵粒動物極灰黃色,植物極乳黃色;卵徑3毫米左右。

生活習性

黑蹼樹蛙生活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熱帶季雨林中。乾旱季節常分散棲於森林裡,雨季的夜晚則大量出現在水塘、水坑附近的喬木、灌叢或草叢上,甚至公路上也可見到。在雨夜雌雄蛙大量集群於水塘等靜水域邊的闊葉樹叢枝葉之間,跳躍或滑翔追逐,雄蛙發出"wai..gu…」的響亮叫聲。繁殖期以後,成蛙分散活動而不易發現。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分布於中國、老撾、泰國、越南;也可能分布於緬甸。

中國分布:雲南(景洪勐養、勐臘勐侖)、廣西(龍州、憑祥、上思十萬大山)。

主要價值

黑蹼樹蛙能大量捕食害蟲,對森林上部的害蟲具有特殊的防除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