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里寨鎮位於高青縣西南部,1985年3月,黑里寨鄉撤鄉設鎮。轄6個管區,4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41066人,耕地5530公頃。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有畜牧小區13個,奶牛存欄量5600頭,肉牛年出欄近10000頭。畜牧業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達到31%。瓜菜大棚600個,總面積達66.7公頃,年產各類優質無公害蔬菜10萬噸。象徵着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的胥家寺廟在高青縣。[1]

地理位置

黑里寨鎮位於高青縣西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田鎮約2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公里,面積96平方公里。

目錄

歷史沿革

明國時期為齊東縣二區,轄20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慶淄公路以東部分劃歸花溝鄉,其餘部分組成黑里寨鄉、張官店鄉、中店鄉。1958年,為黑里寨人民公社,屬鄒平縣。1961年10月,撤黑里寨人民公社,設高青縣黑里寨區,1967年,改為高青縣黑里寨人民公社。1978年底,黑里寨人民公社轄西段、大鄭、中店、趙濟明、孟集、劉鎮6個管區、96個生產大隊、101個自然村,7957戶,38992人。1984年6月,撤黑里寨人民公社,建黑里寨鄉,孟集鄉析出。1985年3月,黑里寨鄉撤鄉設鎮。1987年2月,行政區劃調整,孟集鄉併入黑里寨鎮。2004年,轄6個管區,100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41066人,耕地5530公頃。2018年1月底,完成合村並居村兩委換屆選舉,合村後共有4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

各種資源

耕種

1978年,有耕地6133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1979年後,農業結構逐步調整。2000年實施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建成優質糧食基地665公頃,農田防林網1333公頃。2002年,承擔實施國家及省市「黃改奶」(當地黃牛雜交改良為奶牛)項目,成功培育出雜交一代奶牛1000多頭,優質奶牛胚胎移植100枚。2004年,博泰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從事胚胎和克隆技術研發。到2004年底,全鎮有耕地5530公頃,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有畜牧小區13個,奶牛存欄量5600頭,肉牛年出欄近10000頭。畜牧業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達到31%。瓜菜大棚600個,總面積達66.7公頃,年產各類優質無公害蔬菜10萬噸。

工廠企業

1978年,僅有黑里寨塑料廠1處規模較大的集體企業,有職工100多人,另有鐵木廠、柳編廠、管子廠、工藝廠等幾處小型社辦企業。20世紀70年代後期,地毯編織、拖把加工逐漸發展,到2004年底,全鎮有地毯編織、黑塑料加工、拖把加工等個體私營企業55家,個體工商戶111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7億元。地毯、黑塑料、拖把成為該鎮私營經濟發展的主要項目。地毯以彩宏地毯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全鎮,從業人員5000多人。全鎮11家黑塑料加工企業,年產銷黑塑料2000多噸,主要集中在吳家、格家村,其中,吳家興福塑料廠、格家良玉塑料廠規模較大。拖把加工主要在草地村、經家村。主要企業有:高青歡歡食品有限公司、高青彩宏地毯有限公司、高青金海植物油有限公司等。

建築

978年,黑里寨公社駐地僅有1條不足5米寬的土築街道,民房皆為土牆或磚牆尖頂瓦房。全鎮有搖把式電話20門,駐地人口700人。1984年,政府遷至鎮中路北側。1990年起,鎮郵電支局辦公樓、信用社辦公樓,黑里寨中學教學樓、鎮衛生院門診樓等相繼建成使用。至2004年,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占地100公頃。有常住人口3500人。

教育

1978年,有高中1所,初中6所,小學90多所;衛生院1所。1988年,全鎮實施教育改革,小學實施聯村辦學,中學由原來的7所合併為黑里寨初中、孟集初中、草地初中3所。至2004年,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3所,幼兒園8所,在校學生4200人,教職工292人。有鎮衛生院1處,有職工44人。100個村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村村通電,75個村用上了自來水;有敬老院1處,在院老年人47人。有基督教堂3 處,教徒690人。古蹟有:臨濟故城遺址(劉鎮),胥家廟遺址等。

下轄村

前崔村、後崔村、李家村孟家村賈莊村、寺後張村、大聖寺村、辛莊村、袁家村、經家村、義王寨村、中店村、窪子劉村、草地村、黃家村、油馬村、吳家村、油鄭村、壯科村、箕張村、楊四官村、濟公村、小杜村、桑家村、三關村、小鄭村、九聖村、楊家村、王矮村、大鄭村、長里村、仁里村、黑一村、黑二村、黑三村、留信南村、孫廟村、梨行村、西段村、翟家村、東段村、孟家村、閆廟村、聶寺村、後劉村、胥家村、太平村、宋張村、王恆村、魏家村、西小王村、劉鎮村、冶張村、格家村、小李村、宋家村、代廟村、堤趙村、葦園村、於王口村、鋪上村、西潘家村、官莊村、賀家村、季家村、新郭家村、辛莊家村、小王村、大郭村、趙濟明村、里王村、外王村、演馬村、化家村、王半生村、喬家村、彭家村、西沙里村、孟集東村、孟集西村、張付貞村、新趙村、陳南村、前孟村、胡家村、楊火燒村、郝家村、小伊家村、東沙里村、畢家村、韓公彥村、張官店村、小集村、石王村、賈艾村、大伊村、店頭王村、郭家村、崔家村、潘家村。[3]

相關事件

胥家廟遺址

山東省高青縣黑里寨鎮界內隱於地下1500多年的一座古寺重見天日。

有關專家曾預測:這很有可能會成為一次轟動世界的考古行動。

高青縣黑里寨鎮胥家村村頭的一處工地,圍了一圈的警戒線讓這個工地看起來有些不同。「在挖寶呢……」幾名圍觀的群眾對記者說。記者注意到,南北流向穿過此處的小清河被截流,幾台大型挖掘機器在外圍工作,工地的核心區域,百餘名工人正在用鐵杴和推車轉移黃土。據了解,這裡原本是南水北調工程中小清河流域的一個工地,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這裡的胥家寺廟。

說起胥家寺廟,《高青縣誌》上也對這座千年古寺有着粗略的記載:胥家寺廟在黑里寨鎮胥家村東南約400米,南端距小清河30米,東臨慶淄路,遺址南北長300米。上世紀60年代疏浚溝渠時,胥家村附近曾出土了刻有北魏紀年銘文的石板。1975年又在5米深處發現了8件佛像。佛像銘文記載的年代為南北朝時北魏太和十九年至北齊武平五年。

專家斷定胥家寺廟是南北朝時期的建築,這裡象徵着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在高青縣的繁榮。

記者拍照時,警戒線內的幾名工作人員沖了過來,請記者收起相機。一名工作人員說,由於考古工程耗時很長,地下的文物也相當珍貴,所以從發現、考察到現在開始施工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尚未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並且現場配有若干名安保人員日夜巡察。

在採訪中,一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工程肯定會有重大發現……」「根據以前的情況來看,只要是在高青挖出來的文物都比較完整。而胥家寺廟的年代是在南北朝北魏時期,年代如此久遠的寺廟遺址在全國都很罕見。一名知名的考古學家了解了的情況後曾說過,如果在遺址中能挖掘出完整的文物,那麼一定會轟動世界。」這名負責人分析,此前在胥家村出土的南北朝佛像有殘破現象,這可以折射出古代君王統治下的「毀佛運動」,胥家寺廟很有可能是在被摧毀後沒有重建的情況下被掩埋的,這樣就有可能保持着原貌。[4]

胥家寺廟的挖掘工程約要持續大半年的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