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波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龍江的波濤 |
黑龍江的波濤 始作於1903年,原是一首圓舞曲,曲作者МаксАвелевич Кюс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黑龍江的波濤 [1]
發行時間 1903年
音樂風格 圓舞曲
又名 阿穆爾河的波濤
歌曲作者
《黑龍江的波濤》(也作《阿穆爾河的波濤》)曲作者МаксАвелевич Кюсс,據說是沙俄太平洋分艦隊軍樂隊指揮。
歌曲的演變
《黑龍江的波濤》始作於1903年,原是一首圓舞曲,現在以合唱曲的形式最為常見。現在唱的歌詞,是樂曲寫成30年之後所填。
起初,這支曲子並不為人所知,曲作者也默默無聞。1944年,正帶領遠東前線歌舞團在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慰問演出的蘇軍作曲家弗·羅姆耶瑟夫得到了這首華爾茲舞曲。那時的他,在親眼目睹了黑龍江的滾滾波濤以及岸邊的壯麗景色之後,深深被這首華爾茲舞曲所感染。很快,他與謝·波波夫(一說波波娃)合作把它改編成了合唱曲。
有趣的是,羅姆耶瑟夫和波波夫都不知道這首浪漫的舞曲的起源和原作者是誰。但這支曲子顯然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這從他們填寫的歌詞中就能感受到。這首合唱曲在紅軍歌舞團將它公演後,很快就在蘇聯的遠東地區流傳開來。隨後又傳到了巴爾幹前線的紅軍部隊。那裡的戰地歌舞團將歌詞進一步修改。自此,歌詞作者變成了現在的謝·波波夫和岡·瓦西里耶夫。新的歌曲被錄製到電台里播放,進而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尤其是經蘇聯合唱大師弗索柯洛夫改編後,聲譽扶搖直上,與《藍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齊名,成為圓舞曲合唱經典之一。
此歌旋律優美,結構嚴謹。全曲由幾段小圓舞曲構成。上行線和下行線交替出現,有多處八度大跳,跌宕起伏,音樂形象鮮明生動。幾段小圓舞曲呈現相映成趣的旋律,唱出婉轉動人的歌聲。歌詞氣勢宏大,借景抒情,展現黑龍江詩情畫意的美景。如高山流水的鋼琴伴奏讓人聯想到微波蕩漾的黑龍江面上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美不勝收。這首歌演唱難度較大。男聲領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混聲合唱一一亮相,全曲把合唱技巧展現得淋漓盡致。配器多姿多彩,讓人聯想到微波蕩漾的黑龍江面上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美不勝收。歌中有許多升降音既考驗歌者的素養,更考驗指揮的駕馭能力。中國聽眾非常喜愛這首歌,許多業餘合唱團以能演唱這首高難度歌曲而自豪。黑龍江人對這首歌更是情有獨鍾。
歷史背景
此曲作於俄國從中國手中獲取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後不久。俄國人稱黑龍江為"阿穆爾河"。對於中國人來說,回顧這段歷史,內心往往隱隱作痛。此歌雖系俄國人所作,但我們還是把它叫作《黑龍江之波》更親切。黑龍江既是俄國人的,更是中國人的。
希望我們大家不要遺忘掉這條大河。希望我們的國人能像看待內河一樣看待這條遙遠北方邊陲的界河。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歌唱家藝術家能像歌唱長江黃河那樣,寫出自己的歌來歌唱黑龍江。
地理背景
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原野上,蜿蜒流淌着一條黑色的大河。它發源於蒙古高原,跨蒙古、中國、俄羅斯三國,最終經韃靼海峽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長4300多公里。她就是世界第六大河-黑龍江。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 。滿語稱黑龍江為"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黑龍江原本是中國的內河,直到19世紀後期,這條我國東北少數民族的母親河,才在歷史的滄海桑田中逐漸演變成了今天中俄兩國的界河。黑龍江流經中國的河段長達2854公里,故而也是中國的三大河流之一。黑龍江省即得名於這條大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