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黛玉的心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黛玉的心影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性格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想就黛玉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陰影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黛玉的心境剖析

我想先談談她的性格表現:

1、 謹慎 剛進賈府,黛玉是事事謹慎,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

2、 高傲 《紅樓夢》中有這麼個情節,周瑞家的給小姐們送花,次序是按照她的行走路線來發,送給黛玉的時候,花盒裡已經只剩下最後一支,結果黛玉非常的生氣說:別人檢剩下的,我不要。就用把花扔回花盒,讓周瑞家的非常尷尬。

3、 難以接近 有兩個情節就非常能說明問題:一、寶玉被賈政叫去問話,他自己非常害怕。結果才知道是賈元春要回鄉省親,蓋了座「大觀園」賈政讓寶玉進去好好讀書,不要惹禍……讓寶玉虛驚了一場,高興之餘身上的配飾被跟班的小廝洗劫一空。黛玉問她自己製作的香囊是否也在洗劫之列,寶玉沒說話,結果黛玉把她給寶玉另做的個香囊給絞了。後來紫鵑解釋了原因:黛玉平時非常少做針線,她的東西就是用火燒了也不會輕易給人的。二、秦可卿歸天后,北靜王送給寶玉一串香珠,寶玉把香珠轉贈給了黛玉,結果她看都沒看,轉手就扔了。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

4、 難以容人 在《紅樓夢》的前半段中,這個情節大家應該是非常清楚的:黛玉有次傍晚去拜訪寶玉卻因為丫鬟沒聽清是誰吃了閉門羹。正當她感到很不爽準備離開時,卻發現寶釵從寶玉的院子裡出來,而且談笑風生。當時她非常傷心,在那流淚——「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當然了,這是其中一例。因為這種事例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5、 自悲 沒有配飾是黛玉進了賈府後就面臨的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剛見到寶玉,那位小哥就問:「有玉嗎?」當知道她沒有時就要摔玉,搞得黛玉頭一天來就非常的尷尬。但好在當時的情況是除了寶玉,其他的人都沒那東西,黛玉的心裡坦然了不少。但後來寶釵和湘雲的出現打亂了黛玉的思緒。一段時間,「金玉良緣」說法的盛行給寶黛二人的熱戀帶來了強大的衝擊,黛玉深埋在心底的自卑感也頻頻湧現、揮之不去。更為搞笑的是寶玉似乎非但沒有對那種荒誕的說法嗤之以鼻,反而從道觀中給黛玉找了個跟湘雲差不多的金麒麟,非但未能抹去黛玉心中的不安,反而給將來兩人的終身帶來了莫大的影響。

6、 才華橫逸 這點是必須要交代的,否則黛玉只是個普通的寄居者,而不是其他。黛玉的才華橫逸表現在若干方面,舉個簡單的例子:元春回鄉省親,其中的一個活動就是讓姐妹們寫詩,寶玉當然也在其列。但因為不擅此道,他顯得非常吃力。這時黛玉施以援手,結果元春對寶玉的詩大加讚賞。其實就是在夸黛玉。

其次,對黛玉心境的剖析:整合剛剛所講的內容,我覺得黛玉是個非常心高的女子,她不希望被別人看不起。貧寒的家庭背景讓她很難擺出寶釵那種樂觀、從容的姿態。從剛進賈府開始,寶玉的「要玉事件」就已經讓黛玉給自己的賈府之行定好了位,那就是「謹言、慎行」。後來的送花事件雖然不是周瑞家故意的,但從黛玉的角度來看,花可以不要,但千萬不能失了人格尊嚴。

應該說由於黛玉的精細、慎重,她在選擇自己的配偶方面是要經過長期考察的,所以像什麼北靜王儘管很有社會地位,可在黛玉眼裡跟一串毫無用處的香珠一樣沒有絲毫價值。可笑的事,高鄂在他的後四十回里寫到紫鵑看到甄寶玉時,心裡想:要是小姐還在的話,許了他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應該說紫鵑是除了寶玉之外最親密的人,她應該比任何人更了解黛玉的想法,又怎麼可能把「像」跟「是」畫等號呢?所以,高鄂的續是非常有問題的。回到剛才話題,我認為黛玉看不起其他男性,並不是她不容易接近,只是說明她不是個非常隨便的女孩子,柳湘蓮為什麼會對尤三姐有看法,就是因為她太出名。就連寶玉跟三姐沒什麼關係的人都知道她的大名,這在封建社會是極為反常的。柳湘蓮的誤解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說前面的問題還是黛玉在跟自己較勁的話,後來隨着寶釵的出現使黛玉真正感到了危機。寶釵基本上擁有黛玉所需要的一切——家庭溫暖、社會地位、經濟財富。這些給寶釵帶來的副產品就是好性子、博學、美貌。這就使黛玉對寶玉的態度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讓他跟寶釵自由交往,寶玉——這個她生活中唯一的希望也許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被寶釵的美貌和智慧所俘虜,所以對寶玉的管束是必不可少。老實說寶玉還是非常明白黛玉的意思的,儘量避免和寶釵的見面,以至於寶釵找不到主子卻總遇到丫鬟,跟襲人的結識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在寶玉的爭奪上黛玉占了先機。但是不利的家庭背景、寄人籬下的生活陰影,始終是黛玉的心結,伴隨着他從進入賈府開始直至走到生命的盡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黛玉的悲慘死去激起了太多讀者對她遭遇的同情和對封建禮教的痛恨。

前面說到了黛玉的才華橫逸,應該說黛玉的出眾才華是她能在大觀園的小姐們中立足的最為主要的本錢。跟文章開始時賈府的那些小姐相比,黛玉可以說是 「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但隨着寶釵的加入就讓她感覺自己在姐妹中的地位動搖了起來,尤其是湘雲到大觀園後跟黛玉說的些話確實讓人聽了非常不是滋味,湘雲說:「我是不如你了,但如果你能說得過一個人我就服你!」黛玉問是誰,她回答道:「當然是寶姐姐了。」黛玉當時就不冷不熱地回答:「哦,她呀。」我想我不用再多加點評了,大家細細品味其中的味道。

其實曹雪芹在把林黛玉帶進了大觀園後,就已經預示着黛玉悲劇人生的開始。首先在介紹王熙鳳時就說:「……一顆富貴心,二隻勢利眼……」像寶玉這麼個條件優越、門路極廣的大家子弟又怎麼可能娶個像黛玉這麼個貧寒、內向的女子做太太呢。

其次,黛玉不擅於人交際,所以她在小姐和下面傭人的心目中的形象並不好。一個沒有人際關係卻要想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是非常困難的。而寶釵就不同了,不說則已;只要提到,個個讚不絕口。這就非常難了!

第三、黛玉顯得非常憂傷,曹雪芹在解釋原因時說是因為她前世欠了寶玉太多的甘露,所以用眼淚來抵。這是個小說中的傳奇,但我認為有現實(小說中的現實)原因:黛玉剛進賈府年紀還小,她主要需要注意的也就是做事處世要謹慎。隨着父親的去世,她的年歲大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傳統的父母指命我看黛玉接受不了,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對象當然是寶玉。但由於有寶釵的競爭,而她在很多方面落後,使她已經漸漸失去了過多的希望。據科學研究的結果:失業的人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失業的人要高好幾倍。這就為黛玉後來的一撅不振埋下了伏筆。

從本人對黛玉和寶釵二人的簡單分析來看,曹雪芹不只是想給我們簡單地介紹兩個人,我覺得他有更深層次的意思!那就是他反映了人生的兩種狀態:寶釵——理想、黛玉——現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像寶釵那樣出身名門、才貌兼得,而且我們基本看不到她的什麼缺點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她只是個理想中的人;而像黛玉那樣,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因時運不濟鬱郁不得志的人卻是大多數,林黛玉的遭遇就是一個時運不濟的人和一個春風得意的人之間的遭遇戰,雖然到最後只是香銷玉隕,沒有分出勝負。但是我覺得對她們二人的評價不應該有什麼偏見、非要評出個優與劣,因為——畢竟「同是天涯淪落人」![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