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鼠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鼠龍屬
圖片來自nationalgeographic

鼠龍屬名Mussaurus,意為「老鼠蜥蜴」)是一屬植食性蜥腳形亞目恐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阿根廷南部,約2億1500萬年前。

鼠龍得名於幼體和青少年體骨骼的微小體型,這些曾被認為是本屬唯一已知的標本,然而現在已經得知鼠龍的成年標本了[1],這個屬名成為某種程度上的誤會;成體身長可達6公尺,體重超過1噸。[2]鼠龍具有一些解剖特徵,代表著演化關係上可能接近真正蜥腳下目的過渡階段。

發現

鼠龍的幼體和青少年體化石最早由何塞·波拿巴(Jose Bonaparte)所帶領的挖掘團隊於1970年代在拉谷納·科羅拉達組(Laguna Colorada Formation)發現。雖然這些標本年齡小,但由肢骨、骨盆可以辨認出是種原始的蜥腳形亞目。團隊還在那裡發現了蛋化石和蛋巢,提供研究鼠龍與其他蜥腳形亞目繁衍方式的進一步資訊。最早的成年鼠龍標本於2013年敘述,其中有些曾於1980年被敘述,本來被歸入板龍

古生物學

繁衍

鼠龍的標本被發現與蛋巢關聯在一起,並相信每個巢穴有多顆蛋。鼠龍幼體骨骼很小,不包含尾部只有6cm,總長20至37公分,約同於小蜥蜴的長度。青少年體在體型與質量上都與成體有所差異。鼠龍幼體具有帶著短吻部和大型眼眶的較高頭部,如同恐龍中的普遍情況。

這樣的身體比例在許多脊椎動物幼體中很常見,並經常關聯到在脆弱生命早期階段提供親子養育的物種。成體吻部和頸部估計更長,是早期蜥腳形亞目的典型特徵。

活動

2019年5月的一份研究表示,雖然巴塔哥尼亞鼠龍在出生第一年可能以四足行走,但成長過程中身體比例的變化使重心向後移至骨盆,將導致動物在生命後期採用二足步態。[3]

參考文獻

  1. Otero, A.; Pol, D. Postcranial anatom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Mussaurus patagonicus (Dinosauria, Sauropodomorph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3, 33 (5): 1138. doi:10.1080/02724634.2013.769444. 
  2. Otero, Alejandro; Cuff, Andrew R.; Allen, Vivian; Sumner-Rooney, Lauren; Pol, Diego; Hutchinson, John R. Ontogenetic changes in the body plan of the sauropodomorph dinosaur Mussaurus patagonicus reveal shifts of locomotor stance during growth. Scientific Reports (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2019-05-20, 9 (1): 7614. ISSN 2045-2322. PMC 6527699. PMID 31110190. doi:10.1038/s41598-019-44037-1. 
  3. Geggel, Laura. No, That Baby Dinosaur Didn't Crawl. But It Did Walk on 4 Legs As an Infant.. Live Science. 2019-05-28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