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鼻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鼻棘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鼻棘是指額骨較尖銳的小突起。存在於成年鼻畸形患者的鼻中隔鼻棘韌帶(連接鼻中隔和前鼻棘的韌帶)參與了鼻畸形的形成。

鼻棘手術

在鼻整形手術中,充分暴露患者的鼻中隔前緣至前鼻棘,特別是前鼻棘區域,仔細分離並切除鼻中隔軟骨和前鼻棘之間的軟組織(鼻中隔鼻棘韌帶),並將切除組織送組織學檢查。同時切除鼻中隔彎曲突向健側的部分,重塑鼻翼軟骨。對每位患者術前、術後均取有三維模型並測量了鼻高、鼻長、鼻孔高度、鼻孔寬度、鼻孔周長及鼻小柱高度等參數。術後,由非手術者對患者術後鼻形態進行評價。

檢查顯示,鼻中隔鼻棘韌帶主要由纖維組織構成,伴有與纖維組織連續的骨小梁和少量脂肪組織。對模型的測量數值統計結果表明,手術對鼻外觀有明顯的矯正。

因此,認為鼻中隔鼻棘韌帶、鼻中隔前緣偏曲和前鼻棘增生是存在於成年單側唇裂鼻畸形患者的三聯征。鼻中隔鼻棘韌帶的切除、鼻中隔偏曲的矯正和鼻堤延長術是保證鼻畸形矯正獲得良好效果的基礎。

相關研究

頜骨不對稱畸形患者上頜牙列中線與前鼻棘關係對正頜手術效果影響的研究:

頜骨不對稱畸形解剖學上的特殊性決定其治療複雜性,需要正畸與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共同完成,而在正畸治療方面,對於所有的牙頜面畸形,術前正畸的目標之一是去除前牙代償。成人不對稱畸形的治療中術前和術後正畸與其他類型的牙頜面畸形是完全不同的。恢復牙列中線的位置,對於咬合關係的調整及面部美容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義。同時前鼻棘又是支持鼻部外形和行鼻部手術的重要解剖結構。在手術治療頜骨不對稱畸形的過程中,恢復前鼻棘的形態改正其解剖位置對於鼻部對稱性的恢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鼻棘為鼻小柱形態的骨性基礎,術後鼻尖、鼻背及鼻小柱等解剖結構的恢復有着尤為重要的作用。在頜骨不對稱畸形的病例處理中,正畸醫生對於上頜牙列中線的恢復與調整僅基於牙弓中點及齶中縫,而忽略了牙列中線與前鼻棘的吻合性,在正腔頜面外科醫生進行上頜骨正頜手術時,依據咬合導板引導對與上頜牙列中線進行恢復,則可能導致前鼻棘位置異常,發生偏斜,直接後果是導致雙側鼻腔不對稱,鼻中隔偏曲加重等。如術中以前鼻棘為軸進行旋轉,則可能導致術後雅平面出現偏斜,對下頜骨手術造成影響。通過本項研究證實,在正畸去代償治療過程中,在調整上頜牙列中線過程中,未以前鼻棘作為重要參考,而忽略了其吻合的重要性,則可對正頜手術的效果產生影響。

對於頜骨不對稱畸形患者,正畸去代償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認識術前牙列中線與前鼻棘交角的大小對正頜術後效果影響明顯,繼而術前正畸應儘量使上頜牙列中線與前鼻棘相吻合。由於計算輔助外科技術的出現,使術前的精確測量與手術的精確模擬得以實現,在對於頜骨不對稱畸形患者的治療,在矯治及整個治療計劃制定的開始階段,應對整個頜面部的三維形態予以整體把握。在正頜手術中,調整上頒骨時,以前鼻棘為軸進行旋轉,術後患者牙列中線、前鼻棘點以及面部正中矢狀面均能較好吻合,從而避免術後前鼻棘偏斜,影響手術效果,這為正畸一正頜聯合治療頜骨不對稱畸形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