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果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果克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

齊果克 齊克果(1813-1855),丹麥哲學家、神學家與文學家,生卒於哥本哈根,曾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福利瞠哲學與文學。由於齊克果的憂鬱性格,他終身未婚;曾經有過短暫的戀情,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毀掉了婚約。或許是為了保持完美的距離,或許是為了永久的思念和回味,他最終拒絕了愛情,把痛苦留給自己。齊克果的一生無法擺脫憂鬱,因而借文學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感、以文學的筆墨分析人生的遭遇。

基本內容

齊克果(1813-1855)丹麥哲學家、神學家與文學家,生卒於哥本哈根,曾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福利瞠、哲學與文學。由於齊克果的憂鬱性格,他終身未婚;曾經有過短暫的戀情,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毀掉了婚約。或許是為了保持完美的距離,或許是為了永久的思念和回味,他最終拒絕了愛情,把痛苦留給自己。齊克果的一生無法擺脫憂鬱,因而借文學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感、以文學的筆墨分析人生的遭遇。《誘惑者的日記》選自他在失戀之後的一年中所著的《非此即彼》一書,其中不少感受和體驗出自他短暫的戀愛過程。主要著作有《非此即彼》、《恐懼與顫慄》、《反覆》、《哲學片斷》、《不安的概念》、《基督教訓練》、《反語的概念》、《瞬間》、《日記》等書。

《非此即彼》 - 內容簡介

每一時代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結構,並充滿張力,即由不同的思想信念構成的張力,它推動着思想的發展。了解某一時代的思想結構,就得了解其中的張力,了解形成思想發展的時代動力的質料。

就19世紀以來的現代性思想而言,克爾凱郭爾與尼采的思想構成了經典性張力之一。的確,克爾凱郭爾和尼采都是依情緒思想,以散文體寫作的思想家,唾棄思辨哲學體系,注重思想的個體性生存實在感,有時甚至哽咽着述說切身的病痛思緒;兩人身體都不好(尼采體質虛弱,克爾凱郭爾腿有先天之疾),而且敏感得很,與女人也都有特殊的距離(獨身);他們倆都看不起群眾式的人,對倫理式的生活樣式沒有信心甚或感到憤慨或絕望。哲學對這兩個人來說,不是冷漠的、與己身無關的思辨,而是純然屬我的傾情。這兩位思想的世紀天才把思想從年逾千祀的泥潭中拔出腳來,交還給純然偶在的個體,以致有時他們的身體也不堪承負。凡此種種,都可謂思想的現代性事件:思想被引向個體的生存差異,成為偶在的個體的我在呢喃,哲學言述不再圍繞普遍性知識,而是繚繞着「這一個人」。

然而,克爾凱郭爾和尼采的思想品質卻又判若雲泥,絕然是兩種生存信念的表達:尼采恣情,克爾凱郭爾羞澀;尼采崇生命的強力,克爾凱郭爾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縱情審美的人生,克爾凱郭爾縱身上帝的深淵;尼采對女人既懼又恨,克爾凱郭爾對女人既羞又惜;尼采呼籲殘忍,克爾凱郭爾讚頌犧牲;尼采的文體恣肆,時有神智不清的誇張,克爾凱郭爾的文體沉鬱,時有簡樸溫情的反諷;尼采與克爾凱郭爾儘管都屬非理性思想家,但非理性的含義在兩人那裡絕然異質:前者厭蘇格拉底,後者崇蘇格拉底,就是證明。概言之,尼采與克爾凱郭爾都看到「虛無」和「主義」的來臨,並力圖抵抗之,卻基於截然不同的個體心性編織出截然不同的思想。無論如何,兩人的思想構成的張力,對西方現代思想的嬗變和現代性問題的突進,都是決定性的。 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尼采和克爾凱郭爾就已進入漢語文化界,但漢語知識人很快就親近尼采,詮譯尼采者趨之若鶩,對Kierkegaard一直陌生,未見過有哪位文化名人親近過他,甚至迄今此人之名的漢譯乃顯無措:克爾凱郭爾、基爾克加德、基爾克哥、祁克果、齊克果,不知何是。按丹麥文,Kierkegaard意為「教會園地」,按音譯規則再加寓義譯法,當為「基爾克果」;其人一生乃依基督信仰克服個體偶在之不幸和近代思想之舛謬的生命之果,帶着自己個體偶在不知名何的顫慄和不安,走出了教會園地。可以說,路德把基督教帶出了帝國式的教會,克爾凱郭爾把基督教帶出了民族國家式的教會(「亞伯拉罕的事業與整個民族的大業無關」),以致社團性的基督教信仰重新成為個體性基督信仰(「信仰即是這樣一種悖論:單獨的、個體性的比普遍性的更高」)。在如此信仰中,個體的偶在性比歷史的必然性更值得看重,無論這歷史必然性是黑格爾一馬克思的歷史發展的規律,還是尼采的永恆復返的巡迴。 誘惑者日記 內容簡介《誘惑者日記》中的誘惑者翰尼斯,就是完美主義的典型人物。當他邂逅青春洋溢的美少女克蒂麗亞,便被她深地吸引。他千方百計地設法「偶然遇到」她,先以機智的冷嘲熱諷和特別怪異的思想行動吸引了她,使她由厭惡、畏懼到迷戀;然後,再用滾滾的墨汗與熱情的語言,引誘女主角自願付出情感,奉賢所有。

從一開始,約翰尼斯就不打算以婚姻的形式為這場戀愛的結局,而是試圖女主角在進入愛情後使永遠停留在愛情階段,最後連她也厭惡婚姻的庸俗,並放棄婚姻,試圖保持更為高尚、純潔、趨勢的戀情。他細細地品嘗愛情的滋味、欣賞他的傑作――由他引導、締造而獻身於愛情的克蒂麗亞。這就是誘惑者的翰尼斯,他既不放棄現實中談情說愛帶來的感官和心靈的愉悅,又企圖追求理想的、完美的永恆。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