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桓公九合諸侯成霸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桓公九合諸侯成霸主,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齊桓公


長勺之戰齊國敗給了魯國,可是,這並不影響齊桓公後來稱霸中原。過了十多年,燕國遭到附近的山戎部落的襲擊,打了敗仗。燕國馬上派人去齊國尋求救援,齊桓公決定率軍援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當齊國大軍趕到的時候,山戎已經帶着搶到的百姓和財寶逃走了。齊楚兩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擊。可是沒想到,卻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怎麼轉也轉不出去。最後,管仲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建議找來幾匹老馬,讓它們走在前面帶路,或許可以走出迷谷。齊桓公命人挑了幾匹老馬,大軍就跟在馬後面,果然找到了路的出口。後來,齊桓公終於幫助燕國打敗了山戎。


不久,邢國遭到了狄人部落的攻擊,向齊求助。於是齊國軍隊又趕到那裡趕跑了狄人,並幫助邢國修建了城牆。接着,齊桓公又帶領軍隊去援救被狄人侵襲的衛國,幫助他們在黃河南岸重新建立了都城。


因為齊國四處援助別的國家,所以齊桓公在各諸侯國中的威望逐步上升。除了位於中原南部的楚國,別的國家都對齊國恭恭敬敬。


楚國在開墾南方土地的時候,逐漸收服了一些部落,國家也漸漸強盛起來,因此,不僅不把齊國放在眼裡,甚至也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面對驕橫的楚國,齊桓公約集了宋、魯、陳、衛、鄭、曹、許七國軍隊,聯合向楚國進攻。楚王得知這個消息,也急忙準備迎戰。


楚王派使者去見齊桓公:「楚國在南方,齊國在北方,你我素無來往,也沒有大的矛盾,如今,您率領大軍來征討是為什麼呢?」


管仲反問道:「雖然你我兩國沒有瓜葛,可是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諸侯國。當初太公受封的時候就被授權,如果誰要是不服從天子,齊國就有責任去征討。如今你們中斷了向天子的朝貢,這是什麼意思呢?」


使者連忙說:「沒有繼續進貢是我們的錯,以後一定按時進貢。」使者走後,聯軍繼續拔營前進,一直到達了召陵。


稍後,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將屈完帶到了聯軍陣前,讓他一起去看從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只見聯軍軍容整潔,士氣高漲。齊桓公十分得意地對屈完說,擁有這樣的軍隊,還有什麼不能攻破的呢?


屈完笑道:「您的軍隊的確非常優秀,可是您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尊敬是因為您講道義,幫助弱小。如果您執意要動用武力,我們的國力雖然不抵聯軍,可是用方城做城牆,用漢水做壕溝,您就是帶來再多的人也未必能攻得進來。」


齊桓公見屈完態度強硬,猜想,攻打燕國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而且燕國已經承認了錯誤,答應繼續向周朝進貢,自己也有了面子。於是齊桓公號召各國在昭陵訂立了盟約,之後便各自回國了。


後來周王室發生了糾紛,齊桓公幫助太子姬鄭鞏固了地位。太子繼位後,即為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周襄王特地將祭祀太廟的祭肉給齊桓公送去,也算是一份厚禮。齊桓公藉此機會,又在宋國的葵丘集合各路諸侯,招待了天子使者,並訂立了一個盟約。盟約規定,大家要修水利,防水患,不能將水排在鄰國的疆土。如果鄰國產生了糧食危機,到別國購買不能禁止。但凡簽訂盟約的諸侯,對待彼此都要友好相待。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葵丘會盟」,這也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他組織像這樣的會盟一共有九次,因此稱為九合諸侯。待到管仲和齊桓公相繼去世後,齊國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亂,公子昭逃到了宋國,齊國的霸主地位至此結束。


齊桓公是歷史上有名的霸主,他提出「尊王攘夷」,號召諸侯各國和睦相處,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建立一個新秩序,也使得華夏文化不至於在戰亂中被摧毀殆盡。可是齊桓公只是「尊王」,卻沒有「成王」的野心,因此他只能是個霸主,而成不了一統天下的君主。


參考資料 

  1. 齊桓公九合諸侯成霸主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