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桓公的號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桓公的號鍾

中文名: 齊桓公的號鍾

外文名稱:bell

來源出處:《淮南子·修務訓》

所屬類型:古琴

使用人物:齊桓公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淒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1]


歷史來源

號鍾,古琴名。 漢·劉向 《九嘆·愍命》:「破伯牙之號鍾兮,挾人箏而彈緯。」《淮南子·修務訓》:「鼓琴者期於鳴廉、修營,而不期於濫脅、號鍾。」 高誘 註:"號鍾,高聲,


非耳所及耳。「 唐 獨孤及 《夏中酬於逖華耀問病見贈》詩:」遙指故山笑,相看撫號鍾。「《雲笈七籤》卷一百:」 黃帝之琴名號鍾,作清角之弄。"


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曾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


「號鍾」是傳說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盪胸生雲。可此琴若不是巧遇齊桓公,齊桓公慧眼識琴、育人,只怕是早遭埋沒,難見天日。


桓公號鍾

齊桓公一次巡行,路過一村莊,突然聽到一陣琴音,五音不齊,齊桓公聽得難受,又有喧譁鼓譟之聲,便下車尋來。這時看見一群孩子圍着一個五六歲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緊護一琴,擋着如雨點般砸來的拳腳。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問:原來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討,不料演奏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這孩子雖然被打,還捨命護琴,懂得珍貴物品。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喜好操琴,頓生憐惜。將孩子帶回宮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覺驚訝萬分,他收藏了許多名琴,還沒發現竟有如此好琴。再問,才知琴是父親遺留的,還在母親襁褓中,父親就去世,長到五歲,母親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學父親操琴賣藝,無奈他沒學過,又無錢求師,只好亂彈。桓公看那孩子目聰靈秀,甚是憐愛。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賜名「號鍾」。叫來樂師全力教習孩子彈琴, 「號鍾」苦學勤練。過了數年,桓公正要征討魯國,第二天出征誓師,忽聽號角聲聲,鐘鼓鳴鳴,讓人精神陡長,摩拳擦掌,他試着吹牛角一和,更佳。此樂,明天出征,豈不是用到點子上?尋聲一看,是「號鍾」在彈琴,好不高興。第二天十萬大軍凜立,軍旗獵獵,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 「號鍾」 奏琴與之呼應。牛角聲聲,琴聲切切,軍威頓振。「號鍾」在牛角的伴奏下彈出的旋律雄渾悲壯激昂亢奮,千軍萬馬人人個個只覺得熱血沸騰,鬥志昂揚,雄心萬丈,士氣倍增。果然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勝而歸。


從此「號鍾」名聲遠播,人們為了紀念音樂演奏家號鍾,也為紀念伯樂齊桓公,便把此琴命名為「號鍾」,「號鍾」這一名琴便流傳了下來,也留下了音樂中「伯樂識千里馬」的故事。


參考來源

  1. 號鍾經典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