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杷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齒葉杷枇 |
[[
|
== 齿叶枇杷==,种拉丁名:Eriobotrya serrata Vidal,是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常绿乔木。高10—20米。小枝黄褐色,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圆锥花序顶生,花多数,密生,花瓣5,白色。果绿色,梨形。花期11月,果期5月。主要分布在云南产滇东南、滇南、滇西南、滇西。生于海拔700—1600(—22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树林。广西也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J. E. Vidal, 1965
拉丁學名;Eriobotrya serrata J. E. Vidal;種
齒葉枇杷;中文學名
齒葉枇杷;科
薔薇科;綱
雙子葉植物綱;門
被子植物門;界
植物界;屬
枇杷屬;目
薔薇目
目錄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基本介紹 種中文名:齒葉枇杷 種拉丁名:Eriobotrya serrata Vidal 國內分布:產雲南、廣西。生于山坡林中,海拔1080—1900米。 國外分布:老撾也有分布。 海 拔:1100-1900 中國植物志:36:268 英文植物志:9:140 屬中文名:枇杷屬 屬拉丁名:Eriobotrya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 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绿乔木,高10一20米;小枝黄褐色,幼时密生绒毛,后脱落无毛。叶片革质,倒” 卵形或倒披针形,长9—23厘米,宽3.5—13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 有内弯锯齿,间隔6—8毫米,上面光亮,两面皆无毛, 中脉在两面突出,侧脉10--16 对;叶柄长1.5—3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直径达8厘米,分枝和总花梗粗壮,密 生黄色绒毛,无花梗;花多数,较密生,直径8—10毫米;萼简杯状,长3—4毫米,外面 密生黄色绒毛;萼片卵形,长2—2.5毫米,外面密生黄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白色, 倒卵形,长3—3.5毫米,顶端微缺,基部有柔毛;雄蕊20;花柱3—4,稀2或5,基部 有柔毛,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卵球形或梨形,长1.5—1.8厘米,绿色,顶端有宿存萼 片。 花期11月,果期5月。
產地分布
产云南、广西。生于山坡林中,海拔1080—1900米。老挝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种和 南亚枇杷E.Bengalensis(Roxb.) Hook.F.相近,但后者叶片长圆形;椭圆 形或披针形,花序开展,有花梗,花柱常2—3,可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