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宗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宗智
四川大學985工程法學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
出生 1954年9月
四川成都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龍宗智,男,1954年9月生於成都,曾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1],法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985工程法學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法學研究所所長。兼任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博導 ,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博導,法學研究所研究員。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學院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後又返該校先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多年從事法律工作,曾任大軍區檢察院大校副檢察長[3],1998年末到四川大學工作。2002年至2006年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任職一屆後辭去行政職務專事法學研究。系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人物簡介

龍宗智,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博士。中國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專家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特邀專家諮詢員。專業方向為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在80年代後半期着手訴訟文化研究,將價值論引入刑訴法研究領域。90年代初創立了刑事訴訟的三角結構和線型結構即「兩重結構」理論。90年代後半期探討司法合理性問題,提出了司法改革與司法操作中的「相對合理主義」。同時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文章。著有:《徘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研究》、《刑事訴訟法》(合著)、《理論反對實踐》、《刑事庭審制度研究》、《上帝怎樣審判》、《相對合理主義》等。

社會職務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專家諮詢員,

最高人民檢察院特邀專家諮詢員,

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學學科評審組成員,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4]

中央聯繫的「國家級專家」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

任免信息

2020年11月9日,經中國法學會有關專業委員會等部門推薦並徵求本人同意,決定聘任龍宗智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聘期為五年。

個人成就

自稱是一位"跳躍於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人物"。研究方向為刑事訴訟法、司法制度、證據法。在80年代後半期着手訴訟文化研究,將價值論引入刑訴法研究領域。90年代初創立了刑事訴訟的三角結構和線型結構即"兩重結構"理論。90年代後半期探討司法合理性問題,提出了司法改革與司法操作中的"相對合理主義"。同時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論文。至2008年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三種刊物上發表個人獨著論文十五篇,其餘刊物發表論文一百九十餘篇,出版著作十餘部(含合著)。個人成果獲教育部社科成果二等獎一次[5],司法部法學科研成果一等獎一次、省政府二等獎二次[6],吳玉章社科成果優秀獎一次,中國法學會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7]

博士論文《刑事庭審制度研究》曾獲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其創立的"刑事訴訟雙重結構"理論與司法改革及司法活動中的"相對合理主義",在國內法學界與實務界有相當影響。

龍宗智
龍宗智教授

法學專著

徘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研究/龍宗智,2005-9-1版

刑事訴訟法(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龍宗智楊建廣,2003-8-1版

理論反對實踐(西南政法大學學子學術文庫6)/龍宗智,2003-9-1版

刑事庭審制度研究(司法文叢)/龍宗智,2001-11-1版

上帝怎樣審判(法窗夜話)/龍宗智,2000-6-1版

中青年法學文庫:相對合理主義/龍宗智,1999-4-1版

法學論文

我國刑事作證制度之三大怪狀評析

論我國刑事庭審方式

刑事訴訟中的證據開示制度研究(上)

論司法獨立與司法受制

試論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對抗制因素及其合理限度

刑事訴訟中的證據開示制度研究(下)

轉折與展望--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

論司法改革中的"相對合理主義"

論我國刑事訴訟的證據規則

析公訴文書製作中的幾個問題

"洋扯皮"與警檢關係

"大浦事件"與檢察官起訴裁量權

主訴檢察官的權力界定及其活動原則

為有罪者辯護

講座側記

並占了個好座位。他告訴記者:"昨天我從《衢州日報》上看到消息,說是衢州人文大講堂又要開講了,主講人是著名法學家、四川大學博導龍宗智教授,內容是《強化證據意識,善用證據規則--兩院三部關於刑事證據的兩個規定解讀》。我本是會計出身,但是因為自己對法律非常感興趣,而且這樣的聽課機會很難得,所以就趁早趕來了。"

龍宗智
龍宗智教授

名家的魅力是無窮的。當天下午2點半不到,中華廳的聽眾們就已濟濟一堂。他們有的來自律師行業,有的來自機關事業單位,有的來自企業和基層,都是自發而至。

下午2點30分,第20期"衢州人文大講堂"準時開講。不少律師聽眾一邊聽課,一邊在相關材料上認真做着筆記:"好像回到當初大學的課堂上一樣,內容很多,很受益。""嚴格死刑證據審查,排除刑事案件非法證據,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法制進程,也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律體系的巨大創新和進步。我們應該對中國法制的發展抱有希望。"在講座中,龍教授從"兩個規定"產生的背景和緣由、基本內容、意義及其局限性等幾方面出發,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給大家講述了證據在刑事辯護中的重要性。

龍教授表示,刑訊逼供不僅容易造成被告人屈打成招,釀成冤假錯案,而且嚴重敗壞我國的司法形象。但是我國死刑案件的證明標準卻是和一般刑事案件共享着同一個證明,即"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龍教授說:"由於這一證明標準的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從而在實踐中屢屢面臨被降格適用的窘境,而'兩個規定'則在死刑案件的證明標準問題上作出了兩處重大的改變。"

最後,龍教授指出,"兩個規定"的出台將大幅度地提高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的辦案質量,並有效提升程序法的制度地位。

台上講得用心,台下也聽得認真,龍教授洋洋灑灑講了三個多小時,課堂秩序良好,中途幾乎沒有人離場。講課結束後,龍教授還與觀眾進行了互動,回答了不少提問。提問者一個接着一個,雖見講堂外大雨瓢潑,大家還是意猶未盡。

至此,第20期"衢州人文大講堂"圓滿結束。龍教授的翩翩風度、不俗的談吐及其無窮的名家魅力,給每一位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出會場,在浙江工商大學讀大三的鄭暉深有感觸地說:"'兩個規定'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話題。作為法律專業的學生,我很榮幸傾聽了這次大師級教授的講座,這也是一場非常難得的專業講座。"

參考來源

  1. 前西南政法大學校長龍宗智簡介 ,新浪, 2010-04-01
  2. 龍宗智 ,四川大學, 2012-11-27
  3. 龍宗智 ,世界名人網
  4. 龍宗智_青年法學家 ,民主與法制網, 2013-11-05
  5. 龍宗智 ,中國智庫網
  6. 龍宗智 ,中國政法大學,2020年10月22日
  7. 龍宗智:四川大學985工程法學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川大學201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