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拐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拐竹

中文名稱:龍拐竹

界 植物界

目 禾本目

龍拐竹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稈之節間「之」字形腫脹,竿高2.5-4 (6)米,粗1.5-2厘米,竿基數節的節內均有刺瘤狀氣生根;末級小枝具1-3葉; 穎果卵狀橢圓形。該變種稈僅見於四川雅安,與原變種產地相同,但不混雜;因竿節間畸型,當地群眾用以製作水煙筒,精緻美觀,也是頗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1]


信息

拉丁學名 C.szechuanensls var.FlexuosaHsueh et C. Li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科 竹亞科

族 倭竹族

分布區域 四川雅安等地。

組 方竹組

亞族 倭竹亞族

超族 竹超族

基本介紹

10a.八月竹(原變種)

竿高2.5-4 (6)米,粗1.5-2厘米,竿基數節的節內均有刺瘤狀氣生根;節間圓筒形或近於四棱形,表面平滑,長18-22厘米,竿壁較厚;竿環平或微突起,籜環較高,初期有易脫落的褐色絨毛;竿每節分3枝,枝的節間在分枝之一側有溝槽和縱脊。

籜鞘短於節間,脫落性,厚 紙質,背面光滑無毛,具紫黑色縱條紋,縱肋明顯,邊緣略具纖毛,籜舌平或略呈拱形隆起,高0.5-1毫米;籜片作錐狀三角形,長3-5毫米,基部與鞘頂連接處略具關節。

末級小枝具1-3葉;葉鞘革質,光滑,邊緣生纖毛,鞘口繸毛蒼白色,長3-5毫米;葉舌低矮,高僅1-1.5毫米;葉片長圓披針形,長18-20厘米,寬1.2-1.5厘米,次脈4-6對。花枝可反覆分枝,分枝頂端有葉或無葉,分枝常與假小穗混生於各節上,具葉小枝下部各節計有假小穗1-3枚;假小穗有0-4苞片,上部1或2片有芽或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小花3或4朵;穎2或3,外稃卵圓披針形,先端漸尖,縱脈7-9條;內稃長卵圓形,幾與其外稃同長,先端鈍圓頭或微凹,背部具2脊;鱗被3,靠近外稃的2片較近內稃的另一片為大,膜質,上部邊緣着生細長白色纖毛;花葯黃色;子房卵圓形,花柱甚短,近基部即分裂為2枚羽毛狀柱頭。穎果卵狀橢圓形,長15毫米,粗6毫米,果皮厚約0.8-1毫米,呈堅果狀,但果皮與種皮難於分離,僅與胚乳部分相游離。

用途

因竿節間畸型,當地群眾用以製作水煙筒,精緻美觀,也是頗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本種提示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竿下部數節有"之"字形曲折而腫脹的畸型節間。

生態習性

產地: 僅見於四川雅安,與原變種產地相同,但不混雜;[2]

參考資料

  1. 龍拐竹,有道網
  2. 龍拐竹,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