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滾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滾鎮

龍滾鎮,位于海南省東南部海榆東線140公里處。東臨浩瀚的南海,西依革命勝地六連嶺群巒與國營東嶺農場接壤,南靠山根鎮,北與瓊海市毗鄰,東北部沿海與博鰲亞洲論壇一水相隔。龍滾河流經博鰲與九曲江萬泉河形成三河交匯流入南海。

全鎮17個行政村1個鎮辦農場,總面積152平方公里,總人口2.35萬。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060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總產值13068萬元,比上年增長7.6%;財政收入3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7元,比上年增長6%,是萬寧較為富裕鄉鎮之一。[1]

自然資源

龍滾鎮地處低緯度,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最高平均氣溫(七月份)34.5℃,最低平均氣溫(一月)18.7℃,高低溫差15.8℃,年平均氣溫西部山區22℃,東部沿海23℃,氣候炎熱,沒有寒冬。[2]

沿海年降雨2100-2200毫米,西部山區2600-2700毫米。氣候特徵是受海水和海洋季風的直接影響和調節作風,降雨量高度集中,氣候濕潤,多颱風,7-10月為颱風盛期。

龍滾河發源於六連嶺,流經該鎮,注入南海,鎮內有四大田洋,即坡尾洋、東郎洋、西郎洋、文曲洋,區內地下水富水程度中等,水質具有城鎮供水價值。

基礎設施

龍滾鎮位于海南島的東南部,海榆東主幹線和環島東線高速橫穿而過,南距萬寧市政府 所在地44公里,北距省會海口市130公里。全鎮160多個村莊120個生產基地交通四通八達。

鎮內現有2900KVA供電能力,實際用電量僅為1100KWA餘量大,可滿足項目用電需要。市供電公司將在該鎮一所3.5萬的變電站,供電充足富餘。

供水:龍滾鎮現有一自來水廠,供水能力為200t/d。

排水:實行雨污分流制。龍滾鎮已建設雨水、污水排放系統,本項目交易市場廢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集中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城鎮污水管網。

龍滾鎮已有程控電話交換機2400門,僅開通1600門,尚有較大容納新用戶能力。移動通訊也可在龍滾鎮區域使用。

人文優勢

1、龍滾鎮是革命的搖籃,陶育着一大批革命先驅和黨的優秀兒女。早期為李大釗忠實同事和最得力助手,曾任北平市委農村部長的莫國榮,曾任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中將軍銜、廣州軍區副司令員莊田,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的謝育才等一批革命家就出生在龍滾。

2、龍滾鎮是海南省著名的華僑之鄉。海外華僑和港澳

台同胞有2.7萬多人,旅居世界19個國家和地區,比本地人口多4000餘人,現歸僑眷占鎮總人口的85%,每年有近5000華僑回鄉探親和觀光。1999年該鎮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單位。

3、龍滾鎮是兩個文明建設的窗口。

(1)龍滾鎮是全國著名的菠蘿生產基地,曾被國家譽為"南亞熱帶作物名優產品示範基地",種植面積2.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1.5畝,年產菠蘿6300萬斤,產值約3900萬元,僅菠蘿一項人均收入2050元,稅收100多萬元,黨和國家領導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同志分別於1998年12月、1996年3月和1999年12月親臨我鎮視察。

(3)龍滾鎮市場繁榮。有傳統的六月"軍坡",吸引海口、瓊海、文昌、屯昌、陵水、三亞等市縣客商前來從事交易活動,還有星期日集貿日,吸引周邊市縣鄉鎮的客商集市。龍滾鎮集墟面積1.5平方公里,是萬寧市菠蘿、胡椒、香蕉、冬季瓜菜等農副產品集散地,每逢菠蘿收穫季節,14 個省市140多名客商到這裡設點收購菠蘿,每天有120多部省外車輛開進龍滾收購菠蘿、胡椒和瓜菜海鮮等農副產品,年均運銷省外的農副產品12萬噸以上,還有省外3000多人前來該鎮務工經商。

獲得榮譽

該鎮各項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1998-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六好鄉鎮黨委",全省十佳環境優美小城鎮,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全省衛生鄉鎮椰島杯競賽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海南省紀檢監察工作嘉獎集體;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美麗傳說

關於龍滾鎮名稱,據說,是先有了龍滾河後才得名的。在龍滾這地方,遠古就傳下了一個美麗而動人的神話故事。

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大地乾旱龜裂,草木不生,赤地茫茫,民不聊生。

有一天,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閃閃,人們聽到一聲巨響,天開地裂,只見一條巨龍翻滾而起,騰飛直下雲天。從此,大地上留下了一條深深的彎彎曲曲的龍身痕溝,山澗野嶺地水都流到這裡,匯成了日夜奔騰的河流。

河水驅除了大地的乾旱,解救了千千萬萬的村民。以後,人們把這條河命名為龍滾河。將鎮名稱之為龍滾鎮

鄉鎮變化

據了解,位於我省東線高速公路萬寧市龍滾高速公路出口北側的龍滾鎮。樂內、和順、山根、水坡是萬寧龍滾菠蘿的主要生產地。該地區種植菠蘿面積達13000多畝,占龍滾地區種植菠蘿的七成左右。該地區自1985年開始種植菠蘿,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已形成規模化種植,每年上市的菠蘿約有7000多畝。但是,菠蘿卻因為交通不便沒有最大限度地給當地農民帶來實惠。因為貫通該鎮四個村菠蘿產地的道路有七公里是狹窄的鄉間小路,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菠蘿路",路面凹凸不平,坡度高,一到雨季便無法通行,大卡車更加無法進出運貨。

多年來,每到運銷菠蘿時節,村民們都要先用"三腳貓"將菠蘿運到高速公路旁,然後再裝上大貨車。這樣既增加了收購成本,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又延誤運銷時間,菠蘿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影響。如果擴大修整路面,工程量包括建一座小型橋樑、六個公路涵洞,全部施工需要投資30多萬元。鎮裡由於資金短缺等原因,始終沒有開工建設。這條運銷菠蘿的通道一直制約着龍滾菠蘿的規模化生產,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省交通廳支持20多萬元,龍滾鎮鎮委、和順村在外工作的老幹部符明積極做工作,動員外出人員捐款,共籌集資金9萬元。周邊村民紛紛投工投勞,這條"菠蘿路"的改造修整工程順利開工。春節前,一條6米寬的鄉村大道鋪展在村民們的面前。和順村村民符再平高興地說,路通了,他種的40畝菠蘿賣價與其他產地一樣了。

和順村黨支部書記梁定雄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終於告別了被動局面,菠蘿產業有希望做得更大,新的一年和順村充滿希望,路通了,財源一定能滾滾而來。據龍滾鎮委書記陳儒川介紹,建這條路涉及較多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前難度很大,但這次經過做細心的說服工作,並對損失大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償或幫助發展生產,群眾都能做到自覺自愿。如和順村村民符會軍有1畝多已長果的菠蘿地必須徵用來修建新路,他們一家人二話沒說,就將地讓了出來,還主動為新路建設投勞。

經濟優勢

龍滾鎮能成為萬寧市、農村經濟建設的佼佼者,在於依託僑鄉優勢,並主要基於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龍滾鎮

立足僑情 爭取僑心

僑鄉,有眾多的海外僑胞,是歸僑、僑眷聚居他。改革開放以來,龍滾鎮委、鎮政府就意識到:"僑"是龍滾的優勢,是建設龍滾鎮的能動力,做好"僑"的工作,可以加快僑鄉經濟建設步伐,帶動僑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各項改革措施的完善。他們從本鎮的僑情出發,把發展戰略的重點首先描准在爭取僑心之上。多年來,他們傾注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僑房的落實

至1995年止,龍滾鎮率先完成全鎮歷史遺留僑房的落實工作和各項僑務政策的落實工作。先後退還僑房43間,補償、賠償人民幣86500餘元;糾正各種涉僑案件18宗,回收歸僑幹部、職工15人,安置歸僑、僑眷12人,為歸僑孤寡老人3人解決定補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