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爪櫆

龍爪櫆原圖鏈接

龍爪槐(學名:Sophora japonica)為喬木,高達25米;樹皮灰褐色,具縱裂紋。當年生枝綠色,無毛。

龍爪槐是國槐的芽變品種,落葉喬木、喜光、稍耐陰、能適應乾冷氣候。樹冠優美,花芳香,是行道樹和優良的蜜源植物;花和莢果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木材供建築用。本種由於生境不同,或由於人工選育結果,形態多變,產生許多變種和變型。 [1]

目錄

形態特徵

羽狀複葉長達25厘米;葉軸初被疏柔毛,旋即脫淨;葉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葉形狀多變,有時呈卵形,葉狀,有時線形或鑽狀,早落;小葉4~7對,對生或近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變無毛;小托葉2枚,鑽狀。

圓錐花序頂生,常呈金字塔形,長達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葉;花萼淺鍾狀,長約4毫米,萼齒5,近等大,圓形或鈍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近圓形,長和寬約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脈紋,先端微缺,基部淺心形,翼瓣卵狀長圓形,長10毫米,寬4毫米,先端渾圓,基部斜戟形,無皺褶,龍骨瓣闊卵狀長圓形,與翼瓣等長,寬達6毫米;雄蕊近分離,宿存;子房近無毛。

 
龍爪櫆原圖鏈接

莢果串珠狀,長2.5~5厘米或稍長,徑約10毫米,種子間縊縮不明顯,種子排列較緊密,具肉質果皮,成熟後不開裂,具種子1~6粒;種子卵球形,淡黃綠色,干後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

喜光,稍耐陰。能適應乾冷氣候。喜生於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深根性,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亦強,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及煙塵有一定抗性。 [3]

產地分布

 
龍爪櫆原圖鏈接

原產中國,現南北各省區廣泛栽培,華北黃土高原地區尤為多見。撫順鐵嶺瀋陽及其以南地區有引種栽植,廣州各地均有栽培,而以江南一帶較多。河北北京山東江蘇沭陽隨處可見。

在宋時傳入日本,十八世紀中葉從日本傳到歐洲,以後從歐洲傳到美洲日本越南也有分布,朝鮮並見有野生,歐洲美洲各國均有引種。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龍爪櫆原圖鏈接

於每年10月份落葉後,剪取生長壯實的新枝條,截成15cm左右的小段國槐,捆成捆放入水中浸泡30小時,讓其吸足水分。然後把強力生根劑用水以百倍濃度比稀釋,再加黏土打成糊狀,塗沾插條根部,馬上扦插到溫室育苗沙床上,溫度保持在30℃左右。濕度保持80%左右。等根部出現嫩芽時。要及時移栽到溫室地上,株行距15cmx25cm為宜。小苗出齊10cm左右時澆1次小水,進行葉面肥噴施。促進小苗生長。當外界平均溫度在20℃時,將溫室膜逐步揭掉(切忌一次就取掉膜,以防曝曬小苗),可再用遮蔭網遮蔭一至兩周,以防死苗。 [4]

整枝嫁接

春天,在苗圃中選擇胸徑5厘米以上的苗木留1.5~2.5m定干。當新枝長到10cm左右時,選留6~8個不同方位且分布均勻的枝條。其餘的從基部抹除。這些枝條在主幹的着生高度最好集中在10cm的範圍內。若枝條的數量不足或者分布不均勻,可以把鄰近空缺的枝條留有餘地5cm重摘心來達到要求。第2年3月底、4月初按株行距1.5m×2m進行帶土移栽,移栽後澆水,待接。 [5]

嫁接在4月上中旬進行。選擇樹體優美、無病蟲害的龍爪槐線樹的外圍枝條。枝條的採集可結合母樹的修剪來進行。眠芽為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龍爪槐的前一年生枝上採取休眠芽作接穗,接於槐樹的1-2年新枝上,此外亦可在7月上、中旬用當年的新生芽行芽接。

 
龍爪櫆原圖鏈接

春末的時候嫁接是最好的,嫁接的時間越晚成活率就越高。避開雨水天氣,否則接穗會發酶腐爛。採用芽板接,先在砧木枝條基部背上的光滑處,離基部5~15cm處入刀,逐步向上削,深達木質部,最後削出橢圓形接口,長度約2~3cm。在接穗中部飽滿芽的下部1cm左右入刀,逐步上削,也深達木質部,至芽上方1cm左右削出橢圓形芽板片。芽片的長短、寬窄都要略小於砧木接口。將芽片放到砧木上,對齊四邊,若芽片較小,可使芽片的一側與砧木的削麵吻合。然後用塑料薄膜進行全封包紮。 [6]

後期管理

 
龍爪櫆原圖鏈接

接後立即剪掉枝條的1/2。在每個枝條的前端留一個新枝,其餘全部疏除。接後20天左右,在接芽前端1cm剪砧,並經常抹除多餘的萌芽。根據樹的生長狀況,在枝條的下垂處重摘心,促發枝量。一般摘心兩次。6月中旬、7月中旬追肥兩次,以氮肥為主,並結合追肥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和清除雜草。

主要價值

樹冠優美,花芳香,是行道樹和優良的蜜源植物;木材供建築用。本種由於生境不同,或由於人工選育結果,形態多變,產生許多變種和變型。

 
龍爪櫆原圖鏈接

園林價值

龍爪槐姿態優美,是優良的園林樹種。宜孤植、對植、列植。 龍爪槐壽命長,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觀賞價值高,故園林綠化土應用較多,常作為門庭及道旁樹;或作庭蔭樹;或置於草坪中作觀賞樹。節日期間, 若在樹上配掛彩燈,則更顯得富麗堂皇。若採用矮干盆栽觀賞,使人感覺柔和瀟灑。開花季節,米黃花序布滿枝頭,似黃傘蔽目,則更加美麗可愛。

 
龍爪櫆原圖鏈接

傘狀:傘狀接近龍爪槐的自然生枝狀況,是龍爪槐栽培中最常用的一種整型方式。嫁接成活當年,在同一水平面上從不同的方向選留3~5條主枝,在新梢尚未木質化時,向外水平引縛。新梢長到80~100厘米時,進行摘心,促發新梢。冬季修剪,主枝基部粗2厘米以上者,可保留至80厘米,2厘米以下者保留至60厘米處,防止偏冠。偏冠部位,去強留弱,去長留短,以培養勻稱豐滿的冠型。第二年每一主枝上選留二三個延長枝向外延伸生長,可從新梢下垂彎曲處下方剪去,促進新梢生長,而後同樣進行修剪,擴大樹冠,同時要及時剪除內膛的下垂枝及高出「傘頂」的枝條。經過三四年,基本可成型。此樹形適於行間距大的地方栽植,可孤植、列植。

圓柱狀:不過多地進行人為修剪,充分發揮其自然下垂的特點。要解決好偏冠問題,通過修剪、綁紮等手段使枝條在四周分布均勻。當枝條接近地面或垂到地面時,從距地20~30厘米處剪斷,內部下垂枝剪除。當樹冠達到理想狀態後,應將向外延伸的枝條及時剪除,保持圓柱形。這種造型適合於空間狹小處。如路邊行列式栽植及在小型花壇、景點中栽植。

 
龍爪櫆原圖鏈接

球狀:在國槐干高1米以下截斷進行嫁接。接穗成活後,選5至6條主枝,在下部距地30厘米處綁紮,並藉助竹條使枝條彎曲似圓弧,各圓弧儘量保持在同一球面上。以後萌發的新梢或縱向或橫向以這幾條主枝進行編織。及時剪去下垂新梢及伸出球面的枝條。二三年後,基本形成球狀樹冠,這時應改編枝為修剪,用大剪將球面修剪圓滑。這種造型適合在小型花壇及草地上布置。

 
龍爪櫆原圖鏈接

長廊狀:必須注意定植株行距的確定,一般株距2米,行距3~4米。單行栽植應採用引縛、綁紮等手段讓株間枝條儘快生長到一起。同時促進枝條縱向及向兩側生長。為儘快成型可將沿縱向生長的多餘的枝條引向兩側培養。在造型過程中要及時清除樹冠內膛下垂枝。雙行栽植造廊可於行間用鐵絲牽引成棚架,讓枝在上生長。應注意骨幹枝的培養,冬季修剪疏除骨幹枝的競爭枝及強壯枝,從而提高骨幹枝的承重力,對於廊道兩邊的枝,在距樹行50~60厘米處拉線修剪。單行造型在距樹行兩側100~150厘米處拉線修剪,形成廊檐,如窗簾的流蘇,起到裝飾作用。

塔狀:該造型需要選干高在3~4米的國槐進行分層嫁接。主幹無分枝的國槐頂端抹頭後進行插皮枝接,其下1至2層用皮下腹接法。這種培養方法易造成上下部生長不平衡,且皮下腹部成活枝易折傷。最好從小苗開始培養。國槐苗高1米時,摘心選留1個直立生長枝作為主幹延長枝,留3~4個作為供嫁接用的主枝,並使之分布均勻,並通過綁紮使各主枝的預定嫁接點在同一水平面上。在開張這些主枝角度時,應使預定嫁接位置高於其後端部分,防止頂端優勢造成砧木萌生。待主枝粗度在1.5~2厘米時即可嫁接。嫁接成活後,培養枝層技術同傘狀造型。主幹延長頭高出第一層枝1米左右時,同上述做法再行摘心培養。塔狀型一般以3~4層為好,各層下垂枝不超過30~40厘米,並且使上層面積較小,依次向下漸大。該造型修剪起來不方便。

匐匍狀:龍爪槐枝條生長垂地後,不進行短截,而是在距地20厘米左右立一支架,讓新梢匐匍向前生長,可對新梢適當加以人工引縛。外圍修剪後成正方形、圓形等多種圖案,可在圖案中留出空隙,栽植鮮艷的花草。

亭形:三四株高3米以上的龍爪槐成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栽植,株間距不超過3米,通過綁紮、引縛等手段,5年左右亭亭如蓋。為體現造型的逼真感,應控制外圍枝的伸展。 [7]

藥用價值

花和莢果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

參考文獻

  1. | 植物智.2013-12-23,引用日期2019-12-19
  2. |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4-03-18
  3. | 中國在線植物志,引用日期2013-10-21
  4. [許兵,劉建海,池勤劍.龍爪槐培育的關鍵技術.《南方農業(園林花卉版)》.2007年2期.]
  5. [張桂艷.國槐在黃河下游的生物學表現及栽培技術.《中國農業信息》.2012年9期.]
  6. [康燚德.龍爪槐嫁接及注意事項.《北京農業》.2013年27期.]
  7. [鄭玉良.龍爪槐的繁育與造型修剪方法. 《特種經濟動植物》.200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