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眼姜 |
中文學名:龍眼姜 拉丁學名:Zingiber longyanjiang Z.Y.Zhu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蘘荷目 科:姜科 屬:姜屬 |
龍眼姜 (Zingiber longyanjiang Z.Y.Zhu) 性溫;味苦;歸腎、肝經。功效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於: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扑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禁忌陰虛內熱者禁服《中藥大全》骨碎補的記載:骨碎補為較常用中藥。見於《開寶本草》。因能治折傷而補骨碎故名。根狀莖密被棕褐色小鱗片,狀似姜塊,遂有猴姜之稱。其藥用部分是根,生長在比較陰涼的地方。別名:猴姜、石毛薑、過山龍、石良姜、毛生薑、雞姜、毛薑、申姜。
形態
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中華槲蕨、石蓮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冬、舂採挖,除去葉片及泥砂,曬乾或蒸熟後曬乾,用火燎去毛茸。全年均可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再燎去茸毛(鱗片)。本品呈扁平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長5 ~15cm,寬1 ~1.5cm ,厚0.2~0.5cm。骨碎補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柔軟如毛,經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兩側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少數有葉柄殘基及鬚根殘留。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維管束呈黃色點狀,排列成環。無臭,味淡,微澀。骨碎補的中藥故事
中藥『骨碎補』名稱的來源
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在盪鞦韆時候摔傷了脊樑,疼痛得很厲害。請御醫使用了內服藥,外貼藥多種方法都不管用,疼痛沒有緩解。於是就下令張皇榜要召集天下能人,來為唐玄宗治背傷腰疼。這時候來了一個民間醫生,給他獻了一個猴姜的草藥。一方面煎湯內服,同時又把它搗碎外敷。很快就治好了唐玄宗的病。皇上龍顏大喜,問道,這個藥叫什麼名字?醫生回答道,叫猴姜。皇上說,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不雅。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骨碎補」吧。「骨碎補」這是皇帝為一個中藥按功效的命得名。名字把它的功效也帶出來了。這個名字延續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上名字仍然叫骨碎補。它已經有一千幾百多年的命名歷史了。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冬服藥酒二三兩,立春則止,此法終生常爾,則百病不生。」
作用
補腎強骨本藥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於骨鈣化和骨鹽形成。骨碎補提取液對雞胚骨原基的鈣磷沉積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提高組織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促進蛋白多糖的合成,抑制膠原合成。實驗性骨性炎症大鼠用骨碎補水煎劑灌胃,連續3個月,可改善軟骨紅細胞的功能,推遲細胞退行性變,降低骨關節病病變率,對骨關節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抗藥毒本藥補水煎劑對卡那黴素和鏈黴素所致的毒副反應有明顯的解毒功效,可減輕卡那黴素對耳蝸的毒性作用,對藥物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保護腎臟,可減少卡那黴素對腎臟的損害。本藥所含的雙氫黃酮苷可明顯抵消或減弱異巴比妥對小鼠的催眠作用。異巴比妥鈉主要在肝中被肝藥酶所代謝,雙氫黃酮苷對肝藥酶有誘導作用,可能是通過激活肝藥酶。分解了異巴比妥鈉。因此骨碎補為一味保肝解毒藥。
降血脂、抗血栓和強心骨碎補多糖酸鹽、甾體內酯和雙氫黃酮苷均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尤以多糖酸鹽的作用更為突出。對家兔實驗性高膽固醇有顯着的降低作用。在降脂的同時,不引起組織中膽固醇升高。並且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電鏡觀察,多糖酸鹽的降脂機制,是由於多糖酸鹽具有保護肝和腎上腺細胞器的作用,改善了細胞內膽固醇的代謝過程。其另一活性成分——甾體內酯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對膽固醇無影響。
強心作用骨碎補雙氫黃酮苷有強心作用,能使兔心肌收縮力增加,心律規整,是直接作用於心肌,而非神經系統。
保肝解毒骨碎補能激活肝藥酶,減輕或解除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有保肝解毒的作用。許多西藥和免疫抑制藥大多有肝毒性,長期使用能使轉氨酶升高。臨床可用骨碎補防治,並與保肝降酶中藥女貞子、敗醬草、柴胡等同用。長期服用中草藥的病人,為了防止某些中草藥的肝毒性,可在複方中加入本藥。豚鼠實驗提示,骨碎補煎劑與卡那黴素合用可減輕卡那黴素對耳蝸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藥後中毒性耳聾的發展。
其它作用本藥提取液有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的功效。
功效
【性味】苦,溫。①《日華子本草》:'平。'②《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③《廣西中藥志》:'甘微苦澀,溫。'
【歸經】入肝、腎經。①《綱目》:'足少陰。'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心。'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①《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
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
③《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④《本草正》:'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泄瀉,淋,遺精,脫肛。'
⑥《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
⑦《四川中藥志》:'泄濕,通經。'
⑧《本草新編》:骨碎補,味苦,氣溫,無毒。入骨,用之以補接傷碎最神。療風血積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補血藥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議之妙;同補腎藥用之,可以固齒;同失血藥用之,可以填竅,不止祛風接骨獨有奇功也。
骨碎補的藥理作用
促進骨損傷癒合據中國藥科大學周銅水等研究,槲蕨根莖水煎劑(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當原藥20g/kg )灌胃對實驗性大鼠骨損傷癒合有促進作用。
降低骨關節病變骨碎補水煎劑7.5-50g/kg灌胃,對大鼠實驗性關節炎具有刺激骨關節軟骨細胞代償性增生作用,並能部分改善由於力學應力線改變造成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從而降低骨關節病變率。
增加心肌細胞搏動頻率骨碎補雙氫黃酮甙能增加體外培養大白鼠乳鼠心肌細胞的搏動頻率,使收縮有力,並對心肌細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類似一種β-受體激動劑。[1]
參考來源
- ↑ 骨碎補(龍眼姜)的功效與作用, 360圖書館網,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