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米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米谷 | |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苗族 |
職業 | 銀匠 |
龍米谷,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苗族銀飾製作第四代傳承人。[1]
人物簡介
龍米谷,男,苗族,鳳凰縣山江鎮黃毛坪村二組農民,1948年10月出生,初小文化,苗族銀飾製作-傳承人,從事銀器製作至今有50餘年。他出身於苗族銀飾製作世家,其祖父龍桂林和父親龍文道是當時本地苗族有名的銀匠。龍米谷自12歲跟表叔學藝(龍米谷父親早逝,生前將製作技藝全部傳授給張成龍),他聰明且勤于思考和創新,在短短的幾年裡便掌握了一套嫻熟的銀飾製作技藝,並且在祖傳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精心打造和製作了上萬件銀飾品,成為當地有名的銀匠師。
傳承技藝
50多年來,龍米谷的作品數以萬計,多以純銀為主要材料,經過幾十道程序,以純手工完成,做工精細、構圖別致,創意新穎,款式多樣、民族特色鮮明,大部分取材於農村中的自然動植物造型,製作精巧、花色多樣,既保留了苗族銀飾原始古樸的傳統特色技藝,同時又在原始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因此,有着十分濃厚的地方風味和民族特色。其製作的銀飾代表作品龍公帽和龍母帽先後由山江苗族博物館、九福堂苗族博物館和華南農大藝術學院博物館收藏;苗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鳳凰拍攝《苗山明月》MTV時佩戴部分銀器由龍米谷作坊製作;CCTV十三屆青年歌手大獎賽原生態唱法金獎獲得者吳娟參加比賽時所佩戴的部分銀器也是由其作坊所提供。同時其本人積極主動或受邀請參加各種團體組織的銀器展示活動,因其銀器做工精細、款式多樣、吸收和結合了苗族傳統銀飾製作技藝與苗族物質精神文化,為苗族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隨着鳳凰縣旅遊業的發展,苗族銀飾成為當前旅遊消費最暢銷的品類之一,其中龍米谷的銀飾品銷路廣泛,供不應求,以山江苗族地區為中心,他的銀飾品銷路上至貴州的松桃、銅仁等地,北至花垣一帶;同時產品遠銷海外。
目前龍米谷的學徒有8人,作坊5間,年收入10萬餘元,固定資產近百萬元,有着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轉載 :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參考來源
-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米穀和苗族銀飾鍛造技藝. 港都新聞報. 2019-05-24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