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勝梯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勝梯田規模宏大,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內的平安村,龍勝縣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是桂林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龍脊梯田是桂林地區一個規模極為宏大的梯田群,由東向西分為金坑·大寨紅瑤梯田景觀區(大寨紅瑤梯田)、平安壯族梯田景觀區(平安壯族梯田)、龍脊古壯寨梯田景觀區三部分,梯田中居住着壯、瑤兩個民族。如果愛好攝影,或者想要體驗自然風光、人文風情,這裡都不會讓你失望。

龍勝龍脊梯田景區 主要是以農業梯田景觀為主體,融人壯、瑤等少數民族傳統民族風情為一體的、集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因素的綜合旅遊景區。龍脊梯田景觀被譽為「天下一絕」,梯田景區被譽為「詩境家園」,而它所蘊含的渾厚的梯田文化則具有世界意義的壟斷性。 龍脊梯田景觀同龍勝境內獨有的侗、壯、苗、瑤民族風情並列成為龍勝旅遊業的精品、品牌,是龍勝縣旅遊資源中具有壟斷性的資源代表。龍脊梯田景觀主要可分以平安和大寨為主體的兩處梯田景觀.分別為龍脊梯田和金坑梯田景觀區。在龍脊梯田景觀區主要旅遊資源單體有金竹壯寨、黃洛紅瑤寨、龍脊古壯寨、平安壯寨、龍脊梯田(九龍戲珠、七星伴月);金坑梯田景觀區主要旅遊資源單體有金坑紅瑤寨群(大寨、田頭界、莊介、大毛界、新寨、下布、小寨)、金坑梯田(金坑一號、金坑二號、金坑三號)、下布茶園風光、下布峽谷、下布瀑布群。

四季景色

龍勝梯田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來,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山間掛;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從天瀉;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雲端。這種景象是可以稱得上是人間一大奇觀。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裡,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碎田塊,因此有「蓑衣蓋過田」的說法。

歷史傳說

龍勝所處的南嶺山地距今6000年至12000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栽培粳稻,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發源地之一,數千年來,歷盡滄桑。秦漢時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龍勝已經形成。唐宋時期龍勝梯田得到大規模開發,明清時期基本達到現有規模。龍勝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歷史,堪稱世界梯田原鄉。居住龍勝梯田在這裡的壯族、瑤族人民,祖祖輩輩,築埂開田,向高山要糧。從水流湍急的溪谷到雲霧繚繞的峰巒,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地方,都開鑿了梯田。經歷了幾千年、多少代人的努力,使龍勝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了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由於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此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兩三行禾苗。

在這梯田的海洋里,龍勝梯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 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竟驚喜地發現,最後一塊田就蓋在蓑衣下面!

無法想象,23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達龍脊的壯民和瑤民面對橫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緊牙關,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墾出第一塊梯田的。 稻米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也許未加考慮,他們的子孫便接過父兄手裡的鋤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最心滿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孫玩耍時,又聽到孫子傳來的又開墾出一塊新田的好消息呢?

當初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 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猶為耕。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如此輝煌的奇蹟。我和母親心中被遺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動,悠悠如浪花般擴散開去。第一次,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深感驕傲。

藝術價值

龍勝梯田集壯麗與秀美於一體,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系攝影家及藝術家們的創作「天堂」,港澳台等地有不少人因拍攝龍脊風光而一舉成名。龍勝梯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高品味的文化內涵。國內一些名人包括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將軍、旅居美國的馮玉祥將軍的孫女馮文真多次上龍脊,國內著名藝術家宋祖英、盛中國、劉秉義等了頻頻光顧龍勝梯田景區。

主要景點

龍勝梯田景區由A區和B區組成,A區的居民以壯族為主,B區的居民以紅瑤為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是廣西壯族服飾、建築保持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服飾獨特,壯寨的吊腳樓更是風情獨具,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拙樸風趣風格各異的俗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舞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充滿情趣的壯族民居旅館,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被譽為「東方魔水」的龍脊水酒。紅瑤因婦女喜歡穿紅色繡衣而得名,紅瑤女子服飾鮮艷美麗,長發盤得像烏龍纏繞,紅瑤的歌舞曼妙優雅,紅瑤的禮俗古樸奇特,與壯族的禮俗相映成趣。

龍勝梯田分布景區:

l、金竹壯寨:金竹壯寨位於和平鄉金竹寨,距縣城約17公里。傳說在壯族先民定居以前,這裡是一片金色的竹林,乃是石龍之身.後壯族世代定居在此風水寶地後,取名「金竹」壯寨。此寨建於清末,世為壯族聚居,長期封閉,是典型的壯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壯寨楷模。它是龍脊十三寨之首。村寨為原汁原味的古干欄建築。石板台級路通達村寨的里里外外,雖經多年滄桑,「麻欄」木樓依然錯落挺立。村中鳥語花香,四周為梯田和生態林,環境幽雅。村中有戲台一個,能同時容納100多人。金竹壯寨的旅遊可進入性較好,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較為完備,吃、娛、游、購基本具備。來到金竹壯寨,你能夠了解到壯民崇拜物——莫一大王,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欣賞到傳統古樸的反映壯族先民生活原始情景的師公舞、竹竿舞、竹梆舞、扁擔舞、繡繡球等。

2、黃洛紅瑤寨:黃洛紅瑤寨是「龍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紅瑤村寨,自古以來,紅瑤婦女就有蓄長發的傳統習慣。全村68~300多人,頭髮長達1米以上的有60多名,最長的1.70米,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髮村(2001年獲「吉尼斯集體長發之最」)。景點經營內容有:瑤族歌舞、長發梳妝,瑤家油茶、瑤家風味餐。村寨前有一條鐵索橋以及工藝品長廊和商店各一個。旅遊商品有瑤王印、老虎爪等瑤族圖騰的錢包、掛袋、書包、帽子、草鞋、香包、繡花鞋以及瑤族服飾。旅遊衛生較好,制定有《黃洛瑤寨文明衛生公約》。紅瑤長發:婦女頭髮在18歲前不剪。18歲時剪一次.表示成年。18歲以後留長髮,直到去世。長發瑤歌:一梳長發黑又亮梳妝打扮為情郎;二梳長發濃又亮夫妻恩愛情意長;絲絲長髮長又亮父母恩情永不忘;烏龍盤發亮鋥鋥幸福生活久久長。

3、龍脊古壯寨:位於和平鄉龍脊寨。因海拔600餘米,寨樓終日被水光映照,雲影拂弄,猶如天宮仙境,與千畝梯田成為奇景。村寨有200多戶,1000多人,為潘、廖、侯三姓的壯族聚居區。村寨最大特點是其建築相當古樸,歷史久遠,有幾處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且保持相當完好.古壯寨的特色十分突出。在龍脊古壯寨不僅能觀賞到最為原始的壯寨建築格調,而且可以步行石板路觀賞到古壯寨內的三魚共首石橋、龍泉亭、康熙兵營舊址、清乾隆潘天紅廉政碑、太平清缸、石碾以及古石寨門等古樸的名勝古蹟和純樸的民風民俗。

4、平安壯寨:位於和平鄉龍脊梯田景區,建於清至民國,是龍脊觀光的核心寨。下距金竹寨6公里,上距龍脊古壯寨2公里,全為壯族世居。1990年開闢成龍脊遊覽觀賞村寨之一。該寨高聳在龍脊梯田的山樑上,是一大型壯寨,有180多戶,740多人。村寨保持傳統的麻欄式三層木樓,全杉木結構,是桂北地區典型的高腳干欄型建築。「之」字型的石板道把全寨各戶相連。

5、金坑紅瑤寨:金坑紅瑤寨是一個紅瑤寨群,它主要包括下布、小寨、大寨、新寨幾個村寨。這些瑤寨除了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有所不同之外,其村寨的建築樣式大同小異。大寨村主要包括:大寨、田頭寨、大毛界、莊介、新寨五個村民組,均為紅瑤聚居的村落。以大寨為中心,莊介、田頭寨、大毛寨和新寨從左到右呈半環形展布。各個村寨由於交通不便,長時間與外界聯繫較少,其經濟文化發展條件比較落後,但其原始自然和人文環境保持較為完好,紅瑤民族的服裝、生活習俗大都保持住自己原有的特色和傳統。全村的房子基本保持原始風貌,古色古香。

大寨的地勢最低,地處金坑盆地中央,其餘幾個寨子都基本上處於海拔600米以上的山丘上或半山腰上,村寨四周植被覆蓋面積都比較大,民族建築隨着地勢展布,整齊而緊湊。村寨的四周均為秀麗的梯田。[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