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門(古渡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門

來自 博雅旅遊 的圖片

作品名稱:訪禹穴至陽明洞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 者:張伯玉

古渡口龍門:龍門是黃河的咽喉,此處兩面大山,黃河夾中,河寬不足40米,河水奔騰破「門」而出,黃濤滾滾,一瀉千里。傳 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人們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指這裡。公元前11年,漢成帝曾到龍門一次,感嘆這裡的形勢險要。公元 396年,後秦姚興攻取河東,西燕河東太守柳恭黃河邊上把守,使姚興無法渡河。 [1]

簡介

公元前11年,漢成帝曾到龍門一次,感嘆這裡的形勢險要。公元 396年,後秦的姚興攻取河東,西燕河東太守柳恭在黃河邊上把守,使姚興無法渡河。後來,姚興的部將薛疆引兵偷偷渡過龍門,進入蒲坂,終於迫使柳恭投降。

北魏孝文帝元宏,於公元 479年路過龍門,派人祭祀大禹,並在這裡設置了龍門鎮。公元 615年,李淵擔任隋朝河東撫尉使期間,曾在龍門擊破毋端兒。

兩年後,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攻克絳縣,來到龍門。他的謀士任(王襄)建議從龍門以南的梁山渡黃河,李淵聽了任(王襄)的話,渡河之後直指陝西韓城。

公元 619年,劉武周逼近絳州,攻陷龍門,李世民奉命去討伐劉武周,從龍門踏着堅冰過黃河,把劉武周的軍隊殲滅在這裡。

龍門三激浪,是黃河上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詩情。

黃河流經此地,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據《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 岸均懸崖斷壁,唯「神農」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後勤部的支持下,韓城人民政府在黃河禹門渡口架起鐵索橋,全長100多 米。1972年5月,國家在禹門口建起鐵路和公路橋,跨度144米,從此變天塹為通途。

參考來源

  1. 訪禹穴至陽明洞, 古詩文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