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骨(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骨
t01630ef23ceb211e9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041068&sid=1054820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龍骨

漢語拼音:Lónɡ Gǔ
別名:布如格瑞
性味歸經:味甘、澀,性平;歸心、肝、腎經
功能: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癇癲狂,肝陽眩暈,滑脫諸證濕瘡痒疹,瘡瘍久潰不斂

龍骨,中藥名。為古代大型哺乳類動物象類、三趾馬類、犀類、鹿類、牛類等骨骼的化石。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癇癲狂,肝陽眩暈,滑脫諸證濕瘡痒疹,瘡瘍久潰不斂。[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龍骨

拼音名:Lónɡ Gǔ

英文名:Drgonsbones, Fossilizid, Drgon's Bo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atite;Calcite

出處

出自

  • 1.《本經》。
  • 2.《吳普本草》:龍骨,色青白者善。
  • 3.《雷公炮炙論》:龍骨,剡州生者、倉州太原者上,其骨細文廣者是雌,骨粗文狹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黃色者稍得,經落不淨之處不用。
  • 4.《別錄》:龍骨,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無時。
  • 5.陶弘景龍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間,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脛,作白地錦文,舐之着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

來源

藥材基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

採收和儲藏

挖出後,除去泥土及雜質。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後,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

原形態

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粘土礦物組成。

  • 1.磷灰石 六方晶系隱晶質,依古代生物骨骼產出。疏鬆集合體中或有呈晶形小棒狀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帶油脂狀,土狀光澤或瓷狀光澤。硬度大於指甲,小於小刀。

生境分部

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 (1)龍骨 又稱白龍骨(《別錄》)。呈骨骼狀或不規則塊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至淡棕色,多較平滑,有的具縱紋裂隙或具棕色條紋與斑點。質硬,砸碎後,斷面不平坦,色白或黃白,有的中空。關節處膨大,斷面有蜂窩狀小孔。吸濕力強。無臭,無味。以質硬、色白、吸濕力強者為佳。
  • (2)五花龍骨 又稱五色龍骨(《廣利方》)。呈圓筒狀或不規則塊狀。直徑5-25cm。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深淺粗紅不同的花紋,偶有不具花紋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時外層成片剝落,不平坦,有裂隙。質較酥脆,破碎後,斷面粗糙,可見寬窄不一的同心環紋。吸濕力強,舐之吸舌。無臭,無味。以體較輕、質酥脆、分層、有花紋、吸濕力強者為佳。

顯微鑑別

  • 透射偏光鏡下:為纖維狀或粒狀個體,依生物結構呈中心有空洞的同心環帶狀分布。粒徑近0.1mm的個別晶體無色透明;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級;平行消光;負延性。方解石呈粒狀,具明顯雙折射。干涉色高級白。與雛晶磷灰石一起填充在骨骼的中空部位。含量約1%。

化學成分

龍骨主要含有碳酸鈣(CaCO3)及磷酸鈣[Ca3(PO4)2],尚含鐵、鉀、鈉、氯、硫酸根等。

藥理作用

促進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興奮作用。

鑑別

  • (1)取本品粉末約2g,滴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發生二氧化碳氣;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產生白色沉澱。(檢查碳酸鹽)
  • (2)取上述泡沸停止後的液體,滴加氫氧化鈉中和後,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1ml,加草酸銨試液,即發生白色沉澱;分離,所得沉澱不溶於醋酸,但溶於鹽酸。(檢查鈣鹽)②取濾液1ml,加硝酸銀試液,即發生淺黃色沉澱;分離,沉澱在氨試液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檢查磷酸鹽)③取濾液1ml,加鉬酸銨試液與硝酸後,加熱即發生黃色沉澱;分離,沉澱能在氨試液中溶解。(檢查磷酸鹽)
  • (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 磷灰石3.45(3),2.80(8),2.23(3);方解石3.84(1),3.33(3),3.02(10)。由此表明龍骨主要由磷灰石、方解石組成。

炮製

  • 1.龍骨:刷淨泥土,打碎。
  • 2.煅龍骨:取刷淨的龍骨,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坩堝內煅紅透,取出,放涼,碾碎。
  • 3.《綱目》:近世方法,但煅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或雲,凡入藥須水飛過曬乾,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乾用,否則着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性味

甘澀;平;無毒

歸經

心;肝;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

鎮驚安神;平肝潛陽;固澀;收斂。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頭暈目眩;自汗盜汗;遺精遺尿;崩漏帶下;久瀉久痢;潰瘍久不收口及濕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有濕熱、實邪者忌服。

各家論述

  • 1.《註解傷寒論》: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
  • 2.《綱目》: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澀可去脫,故成氏雲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 3.《本草經疏》:龍骨味澀而主收斂,凡泄痢腸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熱積滯為患,法當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澀之劑,恐積滯瘀血在內反能為害也。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 4.《本草述》:龍骨可以療陰陽乖離之病。如陰之不能守其陽,或為驚悸,為狂癇,為譫妄,為自汗盜汗。如陽之不能固其陰,或為久泄,為淋,為便數,為齒衄、溺血,便血,為赤白濁,為女子崩中帶下,為脫肛。或陰不為陽守,陽亦不為陰固,為多夢泄精,為中風危篤,種種所患,如斯類者,鹹得藉此以為關捩子,而治以應證之劑。
  • 5.《本經逢原》:澀可以去脫,龍骨入肝斂魂,收斂浮越之氣。其治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取澀以固上下氣血也。其性雖澀,而能入肝破結。症瘕堅結,皆肝經之血積也;小兒熱氣驚癇,亦肝經之病,為牛黃以協濟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陽中之陰,專走足厥陰經,兼入手足少陰,治多夢紛壇,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腸風,益腎鎮心,為收斂精氣要藥。有客邪,則兼表藥用之。又主帶脈為病,故崩帶不止,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澀藥中加用之。止陰瘧,收濕氣,治休息痢,久痢脫肛,生肌斂瘡皆用之。但收斂太過,非久痢虛脫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誤用,多致溺赤澀痛,精愈不能收攝矣。
  • 6.《本草經百種錄》: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於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 7.《本草求真》:龍骨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咸澀入腎,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龍骨牡蠣之屬。白地錦紋,舐之粘舌者佳。
  • 8.《本草經讀》:驚癇顛痙,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故為驚癇顛痙之聖藥。痰,水也,隨火而生,龍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而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澀以止脫,何其淺也。
  • 9.《醫學衷中參西錄》:龍骨,質最粘澀,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遺精白濁、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帶,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其味微辛,收斂之中仍有開通之力,故《本經》謂其主瀉痢膿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堅結也。徐(大椿)氏議論極精微,所謂斂正氣而不斂邪氣,外感未盡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諸方是也,愚於傷寒、溫病,熱實脈虛,心中怔忡,精神騷擾者,恆龍骨與萸肉、生石膏並用。龍骨既能入氣海以固元氣,更能入肝經以防其疏泄元氣,且能入肝斂戢肝木,愚於忽然中風、肢體不遂之證,其脈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風內動,恆用龍骨同牡蠣加於所服藥中以斂戢之,至脈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龍骨約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將漏產,至極危時,恆用煅者,取其澀力稍勝,以收一時之功也。
  • 10.《本經》:主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 11.《別錄》: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尿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療夢寐泄精,小便泄精。
  • 12.《藥性論》: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泄精,夢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 13.《日華子本草》: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下血,崩中帶下,鼻洪,吐血,止汗。
  • 14.《珍珠囊》:固大腸脫。[2]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龍骨-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龍骨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