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龔洪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龔洪林,博士,1963年10月生於南京,全國知名書畫家[1] 。先後師從著名書法家林散之的得意弟子齊昆先生、中國書協理事黃惇先生。現為南京龍神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南京書畫院特聘書畫家,首屆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第三屆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人力資源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及學會會刊《人力資源新思維》主編,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的[《企業家沙龍》通訊]主編。[2]

中文名: 龔洪林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職業 :主編,書畫家

畢業院校: 澳門科技大學

目錄 1百度名片 2主要成就 3名家評論 4相關圖片

百度名片

現為南京龍神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南京書畫院特聘書畫家,首屆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第三屆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人力資源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及學會會刊《人力資源新思維》主編,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的[《企業家沙龍》通訊]主編。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中日、中韓等國際書畫展覽。先後出版有《龔洪林書畫作品集》、《龔洪林書法作品集》、《龔洪林書畫精品選》(2002年版)掛曆和《墨語—名人名家話洪林》、《書法家之道》、《如夢—龔洪林大寫意詩集》和《心畫—龔洪林百首詩集》等專集,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主要成就

行書入展中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 (2001年二月)

書法入編江蘇省政府主編《江蘇省書法五十年》(1949年10月—1999年10月)

草書入展《當代江蘇書法篆刻精品晉京展》(2005年元月)

《中國書法》於2003年第十期《書壇中青年》和2008年第一期專版介紹。

《新華日報》於2006年4月25日在《新華藝壇》E4版作專題評介。[3]

《書法導報》於2003年5月21日第四版,2005年1月19日和2007年7月11日在分別作專版介紹。

《都市文化報》於2007年8月16日和8月30日分別作專版介紹。

名家評論

言恭達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言恭達先生評曰:縱觀洪林書法,神清氣朗,雅逸秀潤。整體看具滄海生波之氣韻,於蕭散中寓整飭,嚴謹中呈曠達,亦溫亦峻,兼沉兼逸。細品之,又味出意態沉着,憂患漠漠的精神理念來。用筆乾淨爽利,清朗勁健,不計中側,方圓兼施,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結體欹側生趣,別具風骨。以意領筆,生機勃發,尤注重輕鬆明快的節奏與厚重凝練的線形,將結字取勢的律動統一於審美風格的追求之中。去造作,戒矯飾,真率自然;避乖張,破侷促,會於中和。「進退於肥瘦之間,深造成於中和之妙」。

———刊於(1)《中國書法》2003年第十期·[書壇中青年]專欄

(2)《書法導報》2003年5月21日第四版

(3)《新華日報》2006年4月25日[新華藝壇]

趙曙明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評曰:龔洪林創作的書畫作品是在學習和吸收中國古代書畫大師精華的基礎上完成的。他的作品的創新性更表現在他的狂草作品和山水畫中。其狂草作品用墨上濃淡枯濕並用,線條流暢;結字上意態橫生,美輪美奐。他作山水畫是用作狂草的手法寫就而成。觀其畫作;用筆上中鋒、側鋒、散鋒和逆峰並用,線條常有幻化的效果;畫法上多種皴法並存;用墨上潑墨、濃墨、淡墨、宿墨、焦墨、枯墨和飛白並使;山形左右顧盼,變化多端。整體作品氣勢磅礴,意境幽遠,不可重複,難以仿造,反映出他開闊的胸境和深厚的功力。

——2006年4月25日刊於《新華日報》

黃惇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惇先生評曰:龔洪林原是中學化學教師,八十年代末進修於我院鄰校江蘇教育學院,因他熱愛書法而與我經常接觸,遂有師生之誼。以後化學漸漸地離他而去,而其書法則逐漸為人所知,這與他孜孜不倦的多年追求是密不可分的。十多年來他臨池不輟,陶冶於翰墨之間,使其生活增添了許多的藝術享受。他初學米芾、王鐸,後改習蘇東坡,由宕盪而收為沉穩,並與同道拉開了距離。

洪林熱愛學習,數年前又去南京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學業結束後轉入新的工作領域,然對於書法仍然一往情深。我知他又喜習懷素大草,初得面目,思路也較前開闊。隨着年齡的增長,書亦老練了許多。洪林問道於我,我矚其莫守程式,當求變化,既要博採眾長,更須鑽探深入。書法既是藝術,必有技術層面的內容,因此,不論何時都不應以虛浮的藝術評論掩蓋真實的技法表現。以此關照自己,必能克服障礙與習氣,由技講道。

我信洪林至誠至信,因而定能在書法藝術中淨化自己,獲取人生的精華。

——2006年4月25日刊於《新華日報》

馬士達

全國著名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馬士達先生評曰:在我與洪林多年的交往中,我深感正由於他每每不計較個人得失,往往倒是有所得而無所失。得就得在因其善良、誠信而博得了人心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意。使他能交到許多有品位的師友,反過來由師友的支持和幫助,使得無論在學業、事業,還是在藝術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收穫與進展。

洪林書法實際水平看,已經躋足於書壇中青年書家中的佼佼者行列。論書品與實力,已令同道者稱許。

——(1)2005年1月19日刊於《書法導報》

(2)2006年4月25日刊於《新華日報》

管峻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助理管峻先生評曰:洪林兄研修書法十數年,深諳其理,不急不厲,不受時風影響,不受今人左右,埋頭傳統,潛心研習,經過不解努力,把自己的領地拓展的有模有樣。我和洪林兄相識多年,當初並不以為他是書道中人,他的直率,他的真誠甚至略帶有憨厚的音容更象是一個可信賴的企業家和商人。在以後接觸交往中方知他不僅精於商場經營,還是一個功力頗深的書家。可能洪林兄並不以書家自居,然他於書藝的真誠和精進,恐怕令不少真正的書家都要汗顏。

——2006年4月25日刊於《新華日報》

劉燦銘

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劉燦銘先生評曰:洪林學書不在死練,而在於其勤于思考和對書法理論的深入鑽研和理解。洪林的行書主要以蘇東坡行書為底子,然後揉合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寫出了沉穩、秀美的自我風格。其大草以張旭、懷素風格為主。他先學王鐸,再練王羲之、張旭、懷素和林散之等,逐步形成線條流暢,錢線銀鈎,濃淡枯濕,力透紙背的風貌。洪林作草書時,如入幻境。其快慢結合的行筆速度,反映他沉穩的心態;其快速連筆書寫時,心手兩忘,意態橫生。

——2006年4月25日刊於《新華日報》

丁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丁楠先生評曰:

⑴洪林作書,保持着從容的風度,這一點常令我自嘆不如。洪林的從容在其下筆的不枝不蔓。當其迅疾時,鬼神泣風雨,老杜所云「風入四蹄輕者也」。而當其遒緩時,悠然於高巔之上,聽「天外的風追趕天外的雲的腳步」(徐志摩詩句),那樣一種高曠,一種氣質,源於他自身良好的修養和對筆墨語言嫻熟的駕馭。洪林的書法當以蘇軾的小行書為最優,筆勢嶙峋,備盡法度。他的書法有欹側之勢,此乃東坡之法,乃東坡學王右軍之法也。

⑵其於畫,從董思白、石濤、黃賓虹中來,書家為畫,別開生面。

———刊於(1)2003年7月15日《現代書畫家報》第二版

(2)2003年7月12日《南京日報》江寧版

陳擁軍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擁軍先生評曰:

(1)品其書,嚴謹不失瀟灑,清勁兼含流媚,沉着而又飄逸,下筆洋洋灑灑,一瀉千里。宛如江上之明月,山間之清風,雨後之修竹。令人塵念滌除,心爽氣朗。

(2)洪林在書壇上已日益為人所重。洪林善多種書體,楷、行、草、隸皆能,尤精行書。其行書源於右軍髮乳,用筆「一拓直下」,後參米芾、王鐸,最後鍾情於東坡。他在東坡身上找到了契合點,由此形成了他結體酷似東坡,即字體稍扁,且向右上方傾斜,氣韻生動儒雅,風流瀟灑,而又痛快淋漓的書風。其行草於使轉翻折處交待得清楚細緻,下筆勻淨、果斷、從容、閒適,線條挺拔有力,筆到意致,自信率真。作為一名中年書家,洪林長期浸淫於古代大師的名跡之中,漸漸地與時風拉開了距離。

(3)洪林作畫如書,由於長期涵育而成的深厚的書法底蘊,故作畫時出手便氣度不凡。觀其山水,墨氣淋漓,筆力清健,靈活而又趣意橫生,意境幽遠,令人有欲游之思。其寫意荷花以草法入畫,不取形似,直抒胸中逸趣。

———刊於2003年11月13日《文藝報》·[藝術人生]專欄

相關圖片

龔洪林

詞條標籤: 龔洪林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