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夕)二首,簡評(林克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夕)二首,簡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七夕)二首,簡評》中國當代作家林克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七夕)二首,簡評

黃有全    一次相聚364個夜分離

亦喜亦悲催

大數據數清了天梯,捅破了煉丹爐的秘密    還有天上

與人間的比例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

朝朝暮暮。誤讀了

牛郎織女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他們天天見面吧

為什麼,用神仙眼

看凡人事    把七夕,當成節日

古往今來,最大的忽悠

鑄成了美麗    【林克強淺析】

七夕,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一個流傳於民間的美麗故事。而民間故事,往往是結尾補缺大團圓,體現老百姓美好的願望。七夕為題入詩,常見的是歌頌愛情的堅貞,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等。詩人黃有全的《七夕》,獨闢蹊徑,別開生面,視角獨特,蘊藏思辨,詩意與寓意結合,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首《七夕》詩,共4小段,層層剝筍,一段一觀點,認識獨道,舊瓶新酒,突破傳統,詮釋和思辯民間流傳已久不變的愛情故事。第一段,開門見山地直接主題。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一年365天,/一年相聚364個夜分離/,可歌可泣,亦喜亦悲。這裡有句詩頗有新鮮寓意,作者用當今流行的社會生活元素入詩留白,讓讀者思考:/大數據數清了天梯,捅破了煉丹爐的秘密/,現代網絡沒有距離,不存在天梯,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也不存在什麼秘密了。第二段,表達作者對男女情愛的看法。天上與人間的比例是不一樣的。作者引用宋代秦觀詞中的一句名言暗喻自己觀點,/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何必一定每一天廝守相伴呢?《七夕》故事,是民間/誤讀了牛郎織女/。作者在這小段詩中給予了全新的解讀。第三段,作者以天文現象為隱喻,對《七夕》故事提出質疑。牽牛星與河漢女,銀河系中的兩顆星辰,他們天天見面吧,作者以此提出質疑:/為什麼,用神仙眼/、/看凡人事/?紅塵中不泛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何把天上與人間聯姻、天仙配草民呢?這是作者對神話故事的逆向思維。最後一小段雖然只有三行,卻是作者對《七夕》故事重磅的一擊,亦是全詩的高潮和總結,作者毫不忌諱的亮出觀點:把七夕當成節日,/古往今來,最大的忽悠/,/鑄成了美麗/。七夕,是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卻用這個模式作為中國的情人節,有些忽悠,因為沒有現實依據,但卻因此鑄成美麗的閃光:表達人民大眾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心愿;從七夕故事中揭示:真正的愛情不分貧富、不論身份、堅貞不渝、不屈不撓,因此鑄成美麗

這首詩,語言樸實流暢易懂,層次分明有序,可貴之處是思辯色彩濃郁,不拘傳統,善於創新,使讀者不僅品賞詩意美,而且頓悟感受新,這就符合一首好詩的標準。    一把傘下

楊學會    第一場秋雨,如期而下

和他打一把小傘

沿着彎彎的青石路

走在那熟悉的街頭    緊緊依偎他左胸

伴着嘩啦啦的雨聲

踏着風雨的節奏

邁着相同步伐    親昵地說着話

雨水淋濕我的鞋襪

卻濕透他的整個身丫

他說撐傘的手已經發麻    還沒有到目的地

他堅持着不肯放下

那年

我剛認識他    他才認識我

我們各有一把傘

春雨中卻只撐開一把傘

迎着風雨

朝着彼岸出發    【林克強淺析】

《七夕》同題寫詩,可以圍繞主題,多側面多角度地寫有關愛情的詩句。不正面接觸七夕故事,而是採擷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個人經歷的一個情節,抑或耳聞目睹的故事,詩句中展示七夕的意境,這也是值得肯定的寫法和技巧。詩人楊學會的《一把傘下》,巧妙地避開傳統故事本體,只寫秋雨中一把傘下走出的故事,流露愛情的感覺和甜蜜,描繪了幾幅栩栩如生的畫面,畫中有詩,詩中有情,充滿美學內涵,給人美的享受,文字美,畫面美,情感美。

傘是遮陽擋雨的,一人一傘不足奇,一把傘下男女同行就有故事了。楊學會的詩歌《一把傘下》,共4段,一段一個畫面,一段一縷情思,一路同行,心率一致;一路漫步,留下心跡;雨聲腳步聲,聲聲悅耳。一把傘下,展現當今牛郎織女約會,幾分浪漫而又真切現實。秋雨綿綿,情思切切,我/緊緊依偎他左胸/,/踏看風雨的節奏/,/邁着相同步伐/,暗喻只有心靈相通,才會步調一致。第三小段,作者描述了男友對女友的呵護與擔當,讚揚心中的白馬王子。雨水淋濕他的身丫,撐傘的手已經發麻,/還沒有到目的地/,/他堅持着不肯放下/。最後一小段,作者坦誠地道出一把傘下,風雨同行的緣由和感受:    那年   他才認識

我們各有一把傘

春雨中卻只撐開一把傘

迎着風

朝着彼岸出發    那年,他倆剛認識,雨中約會,各有一把傘卻只撐開一把傘,這是何等浪漫和美妙啊!迎着生活中的風雨,朝着彼岸行進。這裡的/彼岸/,是築夢之地吧,給讀者留白的空間,可謂言盡意無窮,升華了主題。

這首詩,語言直白去雕飾,坦露心聲不掩飾,真實寫照引起讀者共鳴。不足之處個人認為,文字還可精煉一些,有的描述可以用意象暗喻,增強詩的韻味。[1]

作者簡介

林克強,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內江市作家協會、隆昌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