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5日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楚雄 |
1958年4月15日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1958年4月15日 (農曆二月廿七),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5個少數民族的人民,同漢族人民一起,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這個團結、和睦的大家庭。目前,我國已建立了5個民族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4個自治縣(旗)。有45個少數民族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雲南省是我國自治州、自治縣最多的省份,有37個民族自治地方。[1]
楚雄是彝族聚居的地區,1958年4月15日,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彝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能歌善舞、勤勞勇敢、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民族,也是我國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現在全國彝族人口有545萬之多,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區)。除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外,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也是彝族人民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
彝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文明的源頭就產生在這裡。例如:對中國哲學、科技具有深遠影響的陰陽家、道家和道教,三者同源出彝族遠古先民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時代的原始道教;現代科技應用最廣泛的計算機,其計算基礎二進制數學,就出自伏羲八卦;全世界天文曆法中,季節性最準確、每月日數整齊而最便於記憶的是彝族十月太陽曆;滲透中國經、史、子、集各個領域的「72」和「36」這兩個成數,即源出彝族十月曆;遍及中國朝野文化的陰陽五行說,亦與彝族十月曆密切相關。此外,像遺傳學、優生學、育種學、醫學、控制論這些應用廣泛、影響深遠的現代科學,都在彝族的遠古虎宇宙觀中有所體現。彝語屬漢藏語系,共有6種方言,由於老彝文的字形、讀音不一,解放後政府對其進行了整理和規範,還出版了彝文報刊和書籍。
彝族不但歷史文化悠久,而且還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民族。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曾傳誦過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和四川「夷民」結盟的佳話。「夷民」,就是今天的彝族。抗日戰爭爆發後,彝族人民熱情支援紅軍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許多彝族青年在紅軍的宣傳教育下,參加了革命隊伍。彝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羅炳輝,就是一位從奴隸成長起來的紅軍將領。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以後,經濟文化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彝區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