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走訪幾處地震故址和動物變異記載(潘涌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987年走訪幾處地震故址和動物變異記載》是中國當代作家潘涌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1987年走訪幾處地震故址和動物變異記載
7 月20 至22日記事
走訪幾處故址、變異
7 月 20 日中午,結朿了平頭川鄉羅家坡一周的扶持多種經營工作後,與縣誌辦臨時人員王地榮,騎自行車前徃党家岔堰途中,去榆樹灣走訪了原老君衛生院醫生邢紹伯,並在他家住了一夜。他向我們告訴了一件奇怪的事:母雞生小雞。1986年古歷七月的一天中午,老君坡鄉謝家岔行政村榆樹灣農業社社員邢宏儒家的一個麻母雞生下一個死胎麻色小雞,腿和翅膀較長,嘴、頭呈扁形。該村 84 歲的王孝列老人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和聽過此事。
7 月 21 上午,離開邢紹伯家,按單位布置的任務,我們順党家岔堰北岸而下,去了解党家岔堰的情況。之後, 去王地榮家, 吃過晚飯, 獨自去老君坡街上住店。
党家岔堰,位於老君鄉北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境內,屬西吉縣管轄水域。民國 9 年(1920 年)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夜,西、海、固地區大地震,小岔子東山滑坡,截流形成堰湖,人稱党家岔堰。流向由西至東呈一帶形,東起西吉縣蘇堡鄉党家岔行政村,西至該縣紅莊子農業社,全長約 5 公里,寬約 0.5 公里,水域靣積為 2.5 平方公里, 最深處約為 100 米。
党家岔堰與會寧接連地界有兩處, 一是西邊回水盡頭南岸與老君坡鄉村地溝農業社接壤;一是回水處向東約 1 公里處南岸與老君坡鄉高家埂子農業社相連, 並有一由南至北約 600米的小斜溝全在會寧境內。
7 月 22 日上午, 在去青江驛時, 路過老君坡鄉丁家灣農業社, 了解了那裡的一件變異怪事:騾子生騾駒。1976 年 5月, 老君坡公社窵岔生產大隊丁家灣生產隊, 有一頭騾子生騾駒 1 個,毛色主黑略帶紅。手摸背部堅硬如鐵,尾末梢骨肉彎形向上,一撮白毛在中,外裹長尾巴不見。在山頂長嘶,聲震長空,山下行人多向天望,疑是天邊聲響。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兩年後曾試耕過一次地,力超普通騾子。1978 年春,因摔折 1 條腿,不久死去(原飼養員馮俊林提供情況)。
7 月 23 日,走訪並目測了青江驛堰故址:民國 9 年(1920年)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夜,西、海、固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今青江驛鄉王灣行政村五里橋農業社甄家灣東山滑坡兩處,堵塞由賈家鋪發源,經青江驛東流的響河,形成一條由東向西的堰湖,東起五里橋,西至青江驛,全長約 2 公里,寬約 0.3 公里,面積為 0.6 平方公里。堰湖形成後,歷經 20 年之久,於民國 31年(1942 年)因水位上升,表面土層不實,以致決堤崩潰,堰湖不復存在。故址寬闊平坦,鹽鹼較大。近年來土地承包後,農民劃塊耕植,試種者漸多,特別適宜種植苜蓿等飼草。[1]
作者簡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會寧簡師肄業,助理會計師,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