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19年日韓貿易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19年日韓貿易戰 爭議源自於日本認為「賠償早已經結束」、「個人不得求償」,對2018年以來韓國再度提出「徵用工訴訟」。 南韓的裁決讓徵用工事件成為日韓關係的痛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外相河野太郎都針對南韓判決採取強硬態度,日韓雙方幾乎沒有退讓的餘地,加上一連串外交的摩擦,關係局勢變得相當嚴峻。[1]

事件緣起

等待法院判決的南韓徵用工(二戰時期被日本強徵的南韓勞工)。讓日韓雙方關係惡化的徵用工訴訟,是雙方至今難解的歷史爭議。 圖/歐新社
原圖鏈接

2018年韓國向日本提出「徵用工訴訟」。所謂「徵用工訴訟」指的是韓國要求日本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朝鮮半島殖民時強徵1,032,684名朝鮮勞工所要做出的賠償,金額為3.64億美金。經由13個年頭的多次會談,雙方達成日本提供3億美金無償援助,2億美金有償援助及3億美金的商業貸款,以此條件解決受害者們索賠問題及韓國政府則必須放棄索賠權。日韓雙方以此簽屬<<日韓請求權協定>>。 但是在2012年,韓國的最高法院第一次裁定「個人索賠權並未消失」,主要是因為當初的協定沒有涉及受害勞工進行精神賠償問題。於2018年10月30日 韓國的最高法院再次判決日本必須為受害勞動的徵用工個人做出賠償,並因此向「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等企業求償,訴訟律師團向法院申請扣押凍結這些企業在韓的各項資產。至2019年6月,陸續有其他日本企業被韓國法院判決賠償。[1]

日本反擊

日本外務省也提出折衷方案,但韓國拒絕日本的提案,對此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於2019年3月透露將不排除各種對韓國的經濟制裁手段。

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經濟產業省宣布將對韓國實施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控管用於製造手機螢幕、OLED面板的氟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用於半導體製造的光阻劑及高純度氟化氫等三種化學原料的採購合約,將現行的簡化程序(只要通過審查三年內同一企業免審查)改為每次出口都要大約90天的審查,自7月4日開始實施。

日本政府經過精準計算針對南韓的這三項電子材料管制,因為日本企業的高端電子材料在上游的占有主導地位,且市占率在全球都是超過九成。日本政府突然向南韓業者進行出口管制,南韓業者短期間內很難找到替代品。因為這三項電子材料的專利權和製作過程都在日本公司手中,台灣,中國與南韓特化業者也都做不出來。[2]

參考資料

  1. 1.0 1.1 日韓貿易戰?日本反擊「南韓徵用工」的半導體限令. UDN global. 2019-07-02 [2019-10-02] (中文). 
  2. 編譯 陳達誠. 〈日韓貿易戰〉報復「徵用工」問題、日本出口至韓國半導體材料管制將趨嚴格. 鉅亨網. 2019-07-01 [2019-10-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