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依依不捨的情緣(金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2020依依不捨的情緣》是中國當代作家金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2020依依不捨的情緣
「帶你走進山里人家,看到這些孩子就是我們的牽掛啦」!我與同行的杜淑梅老師如是說。還要感恩與我有個約定的廣東林亞平老師,我們只要回到上鎮村,就會走在家訪的路上。
9月25日下午,與學生李萍說好第二天去她家家訪。不料第二天上午,大雨不停地下,怎麼辦呢?不能爽約啊,已然坐立不安,那就穿上雨鞋、打着雨傘出發吧。先去村裡的學生黃陳米家,讓她當嚮導,說是路程來回也要兩三個小時。我們準備出發了,這時,從學校追趕來的韋春茹和蒙曉研的弟妹,她們都是留守兒童,一年到頭才能見到父母一次。一路上,不停的跟剛認識的杜老師講述自己心裡的秘密,孩子們的心思多是希望有父母的陪伴。
來到弄沖隊的李萍家,才知道她和弟弟在奶奶家居住,爺爺在鄉里有診所,父母在外地,見一面很難。
幾個孩子跟着我們走在緩坡的山路上,同事杜淑梅說:金老師、林老師,我體驗這一會,真知道你們走家訪路的艱辛啦!林老師說:你還沒有走過難走的路,現在村村通公路,平坦的路好走多了。
28日,我們又去弄琳隊家訪,腳下是新修好的水泥路,原來的羊腸小路連接着山窪處,修建緩衝盤旋下坡的路,省時間、省力氣了。看望學生唐思遠爺爺唐碄,他正帶領家人修建房子,學生韋香蔚家和韋中球的奶奶家也在脫貧建新房啦。
話說唐碄是村里脫貧致富的領頭羊,他說奔小康先修路,通往大山外的路要先修起來,這是為子孫後代謀福利的事情。前幾年他動員村里人籌資修路,沒少做工作,如今政府撥款扶持,為這個小山村修了一條盤山路,山里人再也不用爬山、走羊腸小路了,他們走在小康的路上。
這條路,讓沉寂百年的山門打開了,讓瑤家人的心門打開,讓孩子們上學的路更近了。
連日來,在學校的時光,無不沉浸在節日的氣氛里,與學生們聯歡、互動、合影留念,一派喜氣洋洋,風景這邊獨好!
離開校園的那一刻,是依依不捨。我身旁的杜淑梅老師說,你看你的學生們在幹嘛呢!
我抬起頭,發現校園教學樓四層的走廊上,一幅喜人的畫面,探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小腦瓜,那一張張笑臉、一雙雙小手、一聲聲的呼喚,老師再見!老師明年來看我們啊!這一刻,暖流一陣陣湧上心頭。不忘舉起相機拍下珍貴的畫面。漫漫送別畫卷,溫馨又催淚。
再傾聽,一聲聲呼喚,一份份深情,我們的名字已經住進孩子們的心田,他們的願望是我不能忘記的期許。
再回首,一遍遍問自己,孩子們的需要多麼質樸,孩子啊別着急,請把我們的祝願裝進心間,你就不會感到寂寞孤單;再重逢,老師要把一幀幀光陰刻在你們成長的畫卷里,美好的回憶伴隨着你,你們追逐夢想會更有力量。
當校園的大門輕輕的關上,一曲跳躍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播種一顆一顆就夠了,會結出許多的許多的太陽,到那時候,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
再回首,那一顆顆溫暖明亮的種子一樣會閃閃發光,就像我們的傳承是點點微光成炬。從2015年走進上鎮小學,這裡每一年都留下足跡,真是心心念念關切的地方,做一件腳踏實地的事情需要萬里行,言傳身教需要萬里行。
在付出愛的同時又得到了愛,不得不說牽掛孩子們的地方,吸引了我的老師、同事、朋友紛至沓來。不是山窩窩有多大的魅力,而是有太多的人關切大山里貧困的孩子們,他們為志願者老師願意承擔教育扶貧扛起的這一份責任而感動。
2015年第一個來看我和孩子們的朋友王興艷,感觸頗多,連續5天發朋友圈記錄所見所聞。她說,就要用教育去幫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掌握知識,改變命運,改變一個家庭的窮根,孩子要有出息,未來就有希望。
2016年王澤山老師已經70歲了,他身體力行,在大山里體驗志願者老師艱辛的支教之路。他說:「只有用自己的腳步走下的路才是真實的,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故事才是真實的。」他的話語一直鼓勵我前行。
無巧不成書,這個故事寫到結尾,再現了從大慶出發的有10人來到上鎮小學,正如老話說的好,十全十美。
我要衷心的感謝:我身邊的朋友、同事接過我手中的接力棒,2016年來支教的李尚真老師,2018年來支教的周春老師。感謝:2015來接我回大慶的朋友王興艷。感謝2016 年王澤山老師來探望我們、朱忠利、趙松華我們相聚在上鎮小學。感謝2019 年汪春艷和愛人看望我的學生們;感謝2020年 周春老師帶領孩子看望教過的學生們。感謝2020年與我同行的同事杜淑梅老師。當年我一個人來支教,身後確是大慶的一支團隊助威加油!
2020年好友朱忠利看到我回學校的情景後留言:記憶中那些孩子曾經的模樣依然可見,孩子們長高了,試想無數愛心呵護成長的童年記憶,會讓孩子們堅實踏響人生每一程。「讓愛傳出去」,大愛無形,在此為愛心堅守在路上支教老師們點讚![1]
作者簡介
金平,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石油國企幹部;2015年去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鄉上鎮小學,做一名志願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