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2度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22度暈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22度暈是由水平取向的六角柱狀冰晶對日(月)光折射和反射形成的以日、月發光體為圓心,視角半徑約為22°的一種內圈呈淡紅色的白色光環。

光強度和顏色分布

暈是一種內圈呈淡紅色,外圈呈淡紫色的白色光環,色序與另一種常見的大氣光學現象——虹相反。22°暈與華非常相似,22°暈是太陽光穿過六邊形冰晶頂角的光線發生偏折形成的,其度數位於22°~50°(精確來說平均最小偏折角為21.84°,主要取決於光的波長,紅光21.54°,藍光22.37°)。但華的成因是小液滴對太陽光的散射,華比22°暈小,顏色更絢爛一些。一般而言,22°暈內側的紅色最為清晰,中間的橙色、黃色等次之,外層的紫色最不明顯,其光強度和顏色特徵是由冰晶的折射和衍射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際的22°暈,光強分布的峰值大約位於22.5°,內側延伸到20°左右,外側延伸達28°以上。暈的顏色分布與冰晶的大小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冰晶越大、冰晶大小分布越均勻,暈的顏色越純,反之亦然。一年中一個22°暈可能會持續出現長達100天。在民間,22°暈被認為是風暴來臨的徵兆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