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5•12大地震十周年祭(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5•12大地震十周年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5•12大地震十周年祭》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5•12大地震十周年祭

十年前的今天,山崩地裂,江河嗚咽,在午後2:28那短暫的一刻,四川遭受了百年來最慘痛一瞬:城郭頓成廢墟,人民飽受煎熬。

十年後的今天,四川人,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五洲四海善良的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從廢墟中堅強地站了起來!

十年的時光,足以老了青春,老了容顏,老了山川風物,卻很難老了一個民族整體的慘痛記憶。聽到陝西方言、重慶方言、四川各地的方言,如小溪匯流在被毀掉的老北川縣城、如今的大地震遺址公園,我想,虔誠若我等,千里迢迢,一定並非僅僅是奔所謂風景而來。

請不要對我說什麼唯物、唯心,否則,一切的祭奠都顯得多餘。山崩地裂,十多萬條鮮活的個體瞬間被死神奪去生命,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件天大的慘事。

四川,地理上包括現在的重慶。這個大大的盆地,通過夔門、劍門與中原聯繫。那崢嶸的劍閣,兇險的江流,難越的鳥道,高聳的層巒,將四川與其他地方分割開來。但就在李白所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古蜀,素有「四塞之國」之稱,居然出現了以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與中原文明截然不同且分庭抗禮的上古文明。

歷史上,四川曾經遭受多次屠戮:秦惠王滅蜀屠城、魏晉南北朝時川陝之間的戰亂、南宋時金、蒙屢攻四川、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及清軍在川之荼毒。但是,四川人從未一蹶不振,每每浴火涅槃,浴血重生,回歸天府之國,再造西南重鎮。四川歷史上曾經成為戰亂之中的庇護所,一旦天下有變,一些達官貴人,往往來四川避避風頭,比如東漢末年的一些貴族,比如那個躲避「安史之亂」的唐玄宗,比如躲避「黃巢之亂」的唐僖宗,比如抗戰時期的蔣委員長,等等。除非川人不出川,只要一出川,就可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頂尖高手。你看,西漢的司馬相如、揚雄,一到京城,「北漂」沒有幾天,就震驚文壇,成為「大腕」;北宋的蘇洵,一個27歲才知道發憤讀書的農夫,帶着蘇軾、蘇轍兩個兒子,甫到京城,就讓身居高位的文壇盟主的歐陽修老先生大為吃驚。   四川人開拓的以成都為起點的「南方絲綢之路」,最早將中國的名稱「China」傳到西方。在近代,四川保路運動成為引發辛亥革命的導火線,孫中山先生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起義或者要遲一年半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這裡走出了朱德、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革命領袖;走出了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名人;歷史上客居此地的杜甫、陸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秦漢以後,作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在唐代數度成為皇帝避難之所,在南宋末年成為抗元最激烈地區,在清初吸納了數百萬移民而浴火重生,在抗戰期間成為中國大後方並付出極大犧牲。1945年10月,《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說:「四川人民對正面戰場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直到抗戰終止,四川徵兵302.5萬多人。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人總數在300萬以上……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征糧購糧借糧總額在8000萬石以上……占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據何應欽統計,抗戰八年,川軍主打的前線戰場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其傷亡64萬餘人,慘烈為全國之冠!

在北川大地震遺址,看那一道一道的殘垣斷壁,仿佛猶見當年驚惶失措的人們;看那一根一根刺向天空的鋼筋,仿佛猶聞婦女兒童的悲號。大自然這個惡魔的冰冷無情,令我悲憤滿懷。在那所被200餘萬方山石整體掩埋的中學,我們恭敬地獻上黃色的雛菊,點燃香燭,焚燒紙錢。不為別的,只為一種深深的敬畏,一種難言的悲憫,一種無聲的悼念。

川人從未負國,國人必不負川!十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慷慨解囊,對四川進行了無法言說的支援和救助。汶川大地震奪去了我們兄弟姊妹萬千條生命,但我們已經化悲痛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生產建設中去。

世間萬物,有生必有死,是為鐵律,誰能逃遁?可是,無數的生命在瞬間寂滅,畢竟令人扼腕而嘆。在肆無忌憚的大自然面前,生命多麼的脆弱,又多麼的無奈。珍惜,珍惜,珍惜……我雙手合十,恭敬地為死者默哀,更虔誠地為生者祝福。

我們必須陽光地活着,必須快樂地活着,必須勇敢地面對生產、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困難。只要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勃發四川的抗震精神,我們就能全力以赴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

作者簡介

曾令琪,四川成都人,中國辭賦家聯合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