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5月26日:林則徐反對閉關鎖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則徐

來自網絡的圖片

5月26日:林則徐反對閉關鎖國今天是5月26日是農曆四月廿五,就在在173年前的今天,林則徐反對閉關鎖國,相信各位在上學時期,都會學到關於林則徐的事跡,最著名的就是虎門銷煙,可以說是全世界禁毒第一人。[1]

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1840年5月26日,林則徐奏駁封關禁海議。林則徐1840年1月初奉旨斷絕中英貿易以後,1月15日,大理寺卿曾望顏奏:英人反覆,請封關禁海,設法剿辦,以清弊源。道光帝要林則徐等「悉心妥議具奏」。5月26日,林則徐與廣東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等人奏駁曾望卿的主張。他認為對付英國侵略者必須「操縱有方,備防無懈」,講究鬥爭策略。封關禁海,只能是為淵驅魚,不僅不能杜絕鴉片走私,反而會使西方國家「聯成一氣,勾結圖私」,對中國禁煙抗英鬥爭極為不利。他主張利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取締違法走私,保護正當貿易,爭取多數,孤立和打擊主要敵人英國侵略者。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譽為:「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過55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不久,林則徐先後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兩廣總督。

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幹,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翻臉,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實在可惡! 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這只是林則徐受到的初步懲罰,後面還有更嚴重的懲罰在等待着他。

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落。1841年5月1日,林則徐又接到聖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到鎮海後,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海防建設事宜,力圖「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願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

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歷史點評:林則徐反對回到清王朝原來閉關鎖國老路上去,在當時是很有見地的。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故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他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嚴厲地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此外,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是魏源對他的評價。[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