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6與7(紀弦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拿着手杖7。

咬着煙斗6。


數字7是具備了手杖的形態的。

數字6是具備了煙斗的形態的。

於是我來了。


手杖7+煙斗6=13之我。

一個詩人。一個天才。

一個天才中之天才。

一個最最不幸的數字!

唔,一個悲劇。

悲劇悲劇我來了。

於是你們鼓掌,你們喝彩。

作者簡介

紀弦(1913~2013.7月22日),是中國台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另兩位為覃子豪與鐘鼎文),在中國台灣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紀弦不僅創作極豐,而且在理論上亦極有建樹。他是現代派詩歌的倡導者,他主張寫「主知」的詩,強調「橫的移植」。詩風明快,善嘲諷,樂戲謔。他的詩極有韻味,且注重創新,令後學者競相仿效,成為中國台灣詩壇的一面旗幟。1953年創辦《現代詩》季刊,發起成立現代詩社,引起中國台灣詩壇關於現代詩的一次論爭。 [1]


紀弦1913年出生於河北清苑縣,1929年開始創作。他在上海以「路易士」為筆名發表作品,屬於現代派的一員。1948年1月底他由上海遷徙至台灣,在詩人伊沙看來,紀弦對中國詩歌產生的巨大影響正始於此時。「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他其實並不算特別重要,只屬於現代派中的年輕人」伊沙說,「但他去了台灣之後,創辦了《現代詩》詩刊,這是台灣第一個有現代詩追求的詩刊,他可以說是台灣現代詩的開山鼻祖。」[2]


紀弦於1953年創辦《現代詩》季刊,發出新詩再革命的先聲,在台灣掀起了一場現代主義詩歌的運動,「他們的口號很明確,就是向波德萊爾以降的法國現代詩學習」伊沙說。在他看來,「五四」時期胡適、郭沫若締造了新詩,到了1949年,新詩僅僅是到達了西方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詩歌的階段,但當詩人開始準備走向現代主義時,卻因為歷史原因不得不中斷。「當我們沒有辦法嘗試世界詩歌潮流的時候,紀弦完成了我們沒法完成的文學道路。」[3]


伊沙認為如果說胡適、郭沫若開創了現代詩,艾青讓現代詩更為本土化、更有時代感,紀弦則讓中國的現代詩走進了現代主義,「他在整個中國文學史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的離去標誌着一個時代結束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