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年
734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十二年,干支紀年為甲戌狗年。[1]
史料記載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中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七三四年)
春,正月,己巳,上發西京;己丑,至東都。張九齡自韶州入見,求終喪;不許。
二月,壬寅,秦州地連震,壞公私屋殆盡,吏民壓死者四千餘人;命左丞相蕭嵩賑恤。
方士張果自言有神仙術,誑人云堯時為侍中,於今數千歲;多往來恆山中,則天以來,屢征不至。恆州刺史韋濟薦之,上遣中書舍人徐嶠齎璽書迎之。庚寅,至東都,肩輿入宮,恩禮甚厚。
張九齡請不禁鑄錢,三月,庚辰,敕百官議之。裴耀卿等皆曰:「一啟此門,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秘書監崔沔曰:「若稅銅折役,則官冶可成,計估度庸,則私鑄無利,易而可久,簡而難誣。且夫錢之為物,貴以通貨,利不在多,何待私鑄然後足用也!」右監門錄事參軍劉秩曰:「夫人富則不可以賞勸,貧則不可以威禁,若許其私鑄,貧者必不能為之;臣恐貧者益貧而役於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漢文帝時,吳王濞富埒天子,鑄錢所致也。」上乃止。秩,子玄之子也。
夏,四月,壬辰,以朔方節度使信安王禕兼關內道採訪處置使,增領涇、原等十二州。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侍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後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助,由是擢黃門侍郎。五月,戊子,以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上種麥於苑中,帥太子以來親往芟之,謂曰:「此所以薦宗廟,故不敢不親,且欲使汝曹知稼穡艱難耳。」又遍以賜侍臣曰:「比遣人視田中稼,多不得實,故自種以觀之。」
六月,壬辰,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遣使獻捷。
薛王業疾病,上憂之,容發為變。七月,己巳,薨,贈諡惠宣太子。
上以裴耀卿為江淮、河南轉運使,於河口置輸場。八月,壬寅,於輸場東置河陰倉,西置柏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門之險。
先是,舟運江、淮之米至東都含嘉倉,僦車陸運,三百里至陝,率兩斛用十錢。耀卿令江、淮舟運悉輸河陰倉,更用河舟運至含嘉倉及太原倉,自太原倉入渭輸關中,凡三歲,運米七百萬斛,省僦車錢三十萬緡。或說耀卿獻所省錢,耀卿曰:「此公家贏縮之利耳,奈何以之市寵乎!」悉奏以為市糴錢。
張果固請歸恆山,制以為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厚賜而遣之。後卒,好異者奏以為屍解;上由是頗信神仙。
冬,十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乙巳,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傳首。時可突干連年為邊患,趙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討。守珪到官,屢擊破之。可突干困迫,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悔至其牙帳,察契丹上下初無降意,但稍徙營帳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謀殺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典兵馬,爭權不葉,悔說過折使圖之。過折夜勒兵斬屈烈及可突干,盡誅其黨,帥餘眾來降。守珪出師紫蒙州,大閱以鎮撫之,梟屈烈、可突干首於天津之南。
突厥毘伽可汗為其大臣梅錄啜所毒,未死,討誅梅錄啜及其族黨。既卒,子伊然可汗立。尋卒,弟登利可汗立。庚戌,來告喪。禁京城匄者,置病坊以廩之。
歷史大事
秦州大地震
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二月十日,秦州大地震。先是秦州百姓聞州西北地下殷殷有聲,俄而地震,廨宇及居民廬舍悉崩毀,地裂而複合,經時不定。壓死官吏及百姓四千餘人。令左丞相蕭嵩致祭山川,又令倉部員外郎韋伯陽往宣慰。存恤所損之家,委隨事處置聞奏。按:此次秦州地震,據今人論斷,已達里氏七級。
迎方士張果至東都
方士張果自言有神仙術,誑人云堯時為侍中,於今數千歲,多往來恆山中,則天以來,屢征不至。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不理;恆州刺史韋濟再薦,玄宗復遣中書舍人徐嶠齎璽書迎之,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二月至東都,肩輿入宮,恩禮甚厚。上所著《神仙得道靈藥經》、《陰符經玄解》與《丹砂訣》等。八月,固請還山,為造棲霞觀於隱所,制以為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歸後不久卒,好異者奏為屍解。玄宗由是頗信神仙。
朝議仍禁私鑄
自武后以來,民間私鑄多,故惡錢益多。惡錢既不易盡收,私鑄亦難以盡禁。開元二十二年初,張九齡入相,請不禁私鑄。三月十九日,敕百官議之。裴耀卿等皆曰:「一啟私鑄之門,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此謂私鑄傷農)秘書監崔沔曰:「若稅銅折役,則官冶可成;計估度庸,則私鑄無利,易而可久,簡而難誣。且夫錢之為物,貴以通貨,利不在多,何待私鑄而後足用!」(此謂發展官鑄,且不圖利,則私鑄自滅)右監門錄事參軍劉秩曰:「夫民富則不可以賞勸,民貧則不可以威禁,若許其私鑄,貧者必不能為之。臣恐貧者益貧而役於富(為富者所奴役),富者益富而逞其欲,漢文帝時,吳王濞富埒(比)天子,鑄錢所致也。」(此謂私鑄可使貧富差距增大,其甚者足以危害國家)玄宗以為然,遂仍禁[[]]私鑄。
李林甫始入相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詐,深結宦官及妃嬪家,故於皇帝動靜,每先知之。由是奏對多順旨,玄宗悅之。時武惠妃最有寵,生壽王清(時諸王名均從水,後皆從玉,即壽王瑁),諸王皆莫能比,太子亦漸疏。林甫遂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助,由是擢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五月二十八日,以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林甫自此為相十九年,日慚專擅,而玄宗終信之不疑,唐之中衰,造端於此。
玄宗種麥
玄宗自種麥於苑中,開元二十二(七三四)五月,帥太子以下親往芟(割)之,曰;「此乃用來祭祀宗廟之祭麥,故不敢不親自種收,同時也可使爾等略知稼穡之艱難。」又以麥遍賜群臣,曰:「近年常派人視察農田種植情況,多不明實際,所以今年親自種植以取得實際經驗。」按:玄宗在開元時,勵精圖治,頗見成效。其所言所行雖多做作,或非出於實心,然與天寶時相比,究竟難得。
張守珪大破契丹
去年春,郭英傑討契丹,全軍皆覆,詔以張守珪為幽州長史兼節度使以經略之。開元二十二(七三四)六月,守珪大破契丹兵,遣使獻捷。玄宗喜,敕曰:「邊境為患,莫甚於林胡(唐以契丹所據即戰國時林胡之地);朝廷是虞(憂),幾煩於將帥。積年逋誅,一朝翦滅(此誇張語,戰雖獲勝,距滅尚遠)。則東方之蟊賊,浸以廓清;河朔之民人,差寬征戍。此皆上憑九廟之靈,下仗群帥之功,今具凱旋,敢不以獻。宜擇日告九廟,……」
薛王業卒
司徒薛王業,玄宗弟,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七月十日,卒,贈諡惠宣太子。病中,玄宗憂之,一夕容發為變。及卒,帝悲不能食。
裴耀卿掌江淮、河南漕運事
先是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秋,耀卿官京兆尹時,已獻自都轉漕、沿河設倉之策。既為相,詔兼江淮、河南轉運使。於是開元二十二年先在河口(汴水達河之口,今河南滎陽西北)置「輸場」。八月十四日於輸場東置「河陰倉」(今滎陽東北),西置「柏崖倉」(今河南孟縣沿河之西,原系舊倉修復);於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門之險。在耀卿任事之前,江淮之米首先運進東都含嘉倉,然後從彼僱車陸運三百里至陝州,雖可以避過三門,然運費每兩斛需錢一千,非常昂貴。耀卿卻令江淮舟米先送進河陰倉,然後用河舟運到含嘉倉(時含嘉倉緊靠黃河),經河及漕渠聯運於太原倉,再由太原倉入渭輸關中。這樣一來,三年之間,運米七百萬斛,節約陸運車資三十萬緡。有人勸耀卿將所節約錢獻給朝廷,耀卿曰:「此乃河漕轉運的贏餘,怎能作個人市寵之用!」於是奏將此錢留作將來糴米的基金。
張守珪計斬契丹王及可突干
契丹權臣可突干連年為邊患,唐朝先後派趙含章、薛楚玉、信安王李諱討之,或受創,或無功,惟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六月張守珪破其兵,朝廷大喜,然禍魁猶在,未奏全功。會可突干亦困迫,十一月,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官名,即節度使掌書記)王悔前往招撫,悔至其駐地,細察契丹上下毫無降意,僅略徙其營帳,而密遣人聯絡突厥,欲捕殺王悔再叛。悔心知之。其時契丹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率兵馬,彼此爭權不和,悔乃勸說過折使殺可突干,過折從之,乃乘夜率兵斬其王屈烈及可突干,盡誅其黨,帥餘眾來降。守珪亦出師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南),大閱兵以威鎮之。十二月,梟屈烈與可突干之首於洛陽天津橋。
突厥內亂,三易可汗
開元十九年(七三一)突厥重臣闕特勤卒。二十年毗伽可汗為其大臣梅錄啜所毒,藥發未死,毗伽先討斬梅錄啜,盡滅其黨。既卒,國人立毗伽子伊然為可汗。玄宗詔宗正卿李佺前往弔祭,為毗伽立碑建廟,且使起居舍人李融為碑文。未幾,伊然亦病卒,國人又立其弟登利為可汗。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來告喪。
敕病坊兼養丐
先是武后長安(七三一年)以來,於京城初置悲田坊、養病坊,以恤貧養老,置使專司其事。開元五年,宋璟以為「悲田養病乃關釋教,系僧尼所掌,不合由官家定使專知,請召僧尼商之。」玄宗不許。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始斷京城乞兒悉令病坊收管,而病坊仍分置諸寺,蓋仍從宋璟議,以悲田養病本於釋教也。其田仍由官給,其款則由官以本錢收利給之。
李朝隱卒
朝隱字光國,三原人。中宗時,官吏部員外郎。時政出權幸,內授官但斜封其狀付中書,即宣所司給之。朝隱執罷此類官千四百人。怨謗騰至,不為之屈。開元中官御史大夫,不爭引大體,惟先細務,由是名稍衰。終嶺南採訪處置使。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卒。
張廷珪卒
廷珪濟源人。第進士,累遷監察御史,按劾平實。開元初,關中大飢,廷珪應詔上疏,官至少府監。性方介,偉姿容,善八分書,與李邕友善。邕屢躓於仕,朝隱屢表薦之。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卒,諡貞穆。
契丹內亂,數易其王
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冬,契丹李過折殺其王屈烈,翌年正月來唐獻捷,唐以過折為北平郡王,授特進,檢校松漠都督,賜錦衣一副,銀器十事,絹彩三千匹。同年,過折又為其臣涅禮(一作泥里)所殺,並及其諸子,另一子刺乾奔安東(盧龍)得免。涅禮上言:過折用刑殘虐,故殺之。玄宗赦其罪,仍涅禮為松漠都督,密賜張守珪敕曰:「涅禮自擅,難以義責,而未有名位,恐其不安,卿可宣示朝旨,使知無他。」另賜書責涅禮曰:「卿之蕃法(蕃邦習俗)多無義於君長,自昔如此,朕亦知之。然過折是卿之王,有惡輒殺之,為此王者,不亦難乎!但恐卿為王,後人亦爾。常不自保,誰願作王?亦應防慮後事,豈得取快目前!」不久,突厥引兵東侵奚、契丹,涅禮與奚王李歸國共擊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