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級儲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A級儲量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A級儲量(category A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以表示根據精確資料能可靠計算出礦床規模的鐵礦石儲量。後來在前蘇聯,A級儲量一直被用來表示勘探程度相當高,可作為礦山開採計劃依據的礦產儲量,並在很長時期內還分為A1及A2兩級。
發展與特性
1959年中國地質部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公布的儲量級別中,也有A1、A2兩級之分。其中A1級儲量,是在開發勘探階段由礦山部門用預備坑道或鑽孔圈定的,可作為編制礦山開採計劃依據的礦產儲量;A2級儲量,是經過詳細勘探探明、研究程度相當高、可作為礦山設計和投資依據的礦產儲量。1977年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及冶金部共同制定的《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範總則(試行)》和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建材總局及化學工業部共同制定的《非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範總則(試行)》兩個文件所公布的儲量級別中,A級儲量是指由生產部門探求的,其礦體形狀、產狀、空間位置及礦石的自然類型和品級等均已準確控制或完全確定,可作為礦山編制採掘計劃依據的礦產儲量。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