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細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B細胞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B淋巴細胞亦可簡稱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禽類是在法氏囊內發育生成,故又稱囊依賴淋巴細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賴性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發育而來。與T淋巴細胞相比,它的體積略大。這種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會增殖分化出大量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並在血液中循環。在哺乳類是在類囊結構的骨髓等組織中發育的。又稱骨髓依賴淋巴細胞。從骨髓來的幹細胞或前B細胞,在遷入法氏囊或類囊器官後,逐步分化為有免疫潛能的B細胞。成熟的B細胞經外周血遷出,進入脾臟、淋巴結,主要分布於脾小結、脾索及淋巴小結、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結中,受抗原刺激後,分化增殖為漿細胞,合成抗體,發揮體液免疫的功能。如今使用的大多數疫苗就是通過刺激這類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B細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結中的數量較T細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結中的數量比T細胞少,在胸導管中則更少,僅少數參加再循環。B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誌,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體。這些表面標誌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1細胞為T細胞非依賴性細胞。B2為T細胞依賴性細胞。B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較短,僅數天至數周,但其記憶細胞在體內可長期存在。

分化

哺乳類動物B細胞的分化過程主要可分為前B細胞、不成熟B細胞、 成熟B細胞、活化B細胞和漿細胞五個階段。其中前B細胞和不成熟B細胞的分化是抗原非依賴的,其分化過程在骨髓中進行。抗原依賴階段是指成熟B細胞在抗原刺激後活化,並繼續分化為合成和分泌抗體的漿細胞,這個階段的分化主要是在外周免疫器官中進行的。

前B細胞(pre-Bcell)

前B細胞是從骨髓中淋巴幹細胞分化而來,只存在於骨髓和胎肝等造血組織。前B細胞胞漿中可檢測到IgM的重鏈μ鏈,但無輕鏈,也無膜表面Ig的表達,因此缺乏對抗原的反應能力。末端脫氧核甘酸轉移酶(terminal deoxy 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以及共同型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抗原(commo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antigen CALLA)即CD10可表達在前B細胞,進入非成熟B細胞後這兩種標誌即消失,因此TdT和CD10對於區分前B細胞與B細胞其它發育階段非常有用。CD19、CD20和MHCⅡ類抗原在此階段開始表達。前B細胞對抗原無應答能力。

不成熟B細胞(immature B cell)

開始表達mIgM,但如與抗原結合,則產生負應答,使B細胞轉變為受抑制狀態,不能繼續分化為成熟的B細胞,這是形成自身免疫耐受的機制之一。不成熟B細胞CD19、CD20和MHCⅡ類抗原表達量增加,並可開始表達CD21抗原。

成熟B細胞(mature B cell)

骨髓中發育成熟B細胞經血液遷移至外周淋巴器官,此時膜表面同時表達mIgM和mIgD,mIgD的表達防止了B細胞與抗原結合後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成熟B細胞表達補體受體1(CR1)、致有絲分裂原受體以及多種細胞因子受體。

活化B細胞(activated B cell)

成熟B細胞被相應抗原或多克隆刺激劑刺激後成為活化B細胞,繼而發生增殖和分化,在此過程中,膜結合Ig水平逐漸降低,而分泌型Ig逐漸增加,並可發生免疫球蛋白基因重鏈類別的轉換。活化B細胞中的一部分可分化為小淋巴細胞,停止增殖和分化,並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當再次與同一抗原接觸時,很快發生活化和分化,產生抗體的潛伏期短,抗體水平高,維持時間長,這種B細胞稱為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

漿細胞(plasma cell PC)

又稱抗體分泌細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成熟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後,在抗原提呈細胞和Th細胞的輔助下成為活化B細胞,進而分化為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各類免疫球蛋白,同時獲得了PC-1(plasma cell antigen-1)等漿細胞特異性標誌,而mIg,MHCⅡ類抗原、CD19、CD20、CD21等標記消失。

參考文獻